拼音: zì     
注音:ㄗˋ
部首:
总笔画:10

统一码:U+525A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52000

五笔86:GKVJ

仓颉:JNLN

五行属性:金

HTML代码:&#21082

CSS代码:\525A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stab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折 横 折 横 横 竖 竖 竖
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

<动>
(1) 用刀刺入 [prick(with knife)] 拔小佩刀欲剚之。——洪皓《松漠纪闻》 一语不合,则剚以刃。——明· 周清源《西湖二集》 (2) 又如:剚刃(以刀刺入);剚耜(将耜插入地中。指翻耕土地) (3) 以物插地 [stick in the ground] 及除地剚三丈版,命左右驰射。——《新唐书》



國語辭典

ㄗˋ

 

插入。 《文选·丘迟·与陈伯之书》:「朱鲔涉血于友于,张绣剚刃于爱子。」 《文选·张衡·思玄赋》:「梁叟患夫黎丘兮,丁厥子而剚刃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子集】
【子集下】
部首:
总笔画:10
部首笔画:2
部外笔画:8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側吏切,音胾。揷刀也。 《管子·輕重篇》春有以剚耕,夏有以剚耘。  又《正韻》置也。東方人以物揷地,皆爲剚。  又通作倳。 《史記·張耳𨻰餘傳》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。 《集韻》或作𨧫,又作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