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dòng     
注音:ㄉㄨㄥˋ
部首:
总笔画:11

繁体字:

统一码:U+52D5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24127

五笔86:TGJL
五笔98:TGJE

仓颉:HGKS

HTML代码:&#21205

CSS代码:\52D5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move, happen; movement, action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撇 横 竖 折 横 横 竖 横 横 折 撇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dòng   ㄉㄨㄥˋ

见“动”。


move, happen; movement, action
agieren (V)​,bewegen (V)​,handeln (V)
bouger,se mouvoir,toucher à,déplacer,agir,se mettre en action


國語辭典

ㄉㄨㄥˋ

dòng 

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。与「静」相对。 如:「别动我的东西!」、「风吹草动」、「动一动,比较不冷」。 使用。 如:「动笔」、「动刀」、「动脑筋」、「动心思」。 有所作为、开始做。 如:「大家肯合作,动起来就快了!」、「动工」、「动身」。 触发、感触。 如:「动怒」、「动人」、「感动」、「心动」。 吃。 如:「他向来不动荤腥。」


ㄉㄨㄥˋ

dòng 

每每、往往。 如:「动辄得咎」。 唐·杜甫〈赠卫八处士〉诗:「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。」 唐·白居易〈与元微之书〉:「每一独往,动弥旬日。」 用在动词之后,表示效果。 如:「提不动」、「你说动他了吗?」。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子集】
【子集下】
部首:
总笔画:11
部首笔画:2
部外笔画:9
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孔切,𠀤同上聲。 《說文》作也。 《增韻》動,靜之對。 《易·坤卦》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 《書·說命》慮善以動,動惟厥時。  又《廣韻》出也。 《禮·月令》仲春,蟄蟲咸動。  又搖也。 《庾信·夢入內堂詩》日光釵焰動,窗影鏡花搖。  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徒弄切,同去聲。 《易·繫辭》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。 《韻會》凡物自動,則上聲。彼不動而我動之,則去聲。  又《集韻》覩孔切,音董。振動,拜也,以兩手相擊而拜。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,蓋古之遺法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十三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徒總切

作也。从力重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作也。
作者、起也。
从力。重聲。
徒緫切。九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