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xiōng     
注音:ㄒㄩㄥ
部首:
总笔画:6

统一码:U+5308

字形分析:半包围结构

四角:27720

五笔86:QQBK
五笔98:QRBK

仓颉:PUK

规范编号:53

五行属性:金

HTML代码:&#21256

CSS代码:\5308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breast, chest, thorax; clamor; the Hsiung Nu 'Huns'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撇 折 撇 点 折 竖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xiōng   ㄒㄩㄥˉ

〔~奴〕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。亦称“胡”。 古同“胸”。


breast, chest, thorax; clamor; the Hsiung Nu 'Huns'
Ungarn
poitrine,clameurs,thorax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xiōng

<名>
(1) (形声。从勹,凶声。勹( bāo),裹。本义:胸膛) (2) “胸”的古字 [bosom;chest] 匈,膺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胷、作胸 胸满。——《素问·腹中论》 贯匈国。其为人胸有窍。——《海内南经》 (3) 心胸;胸怀 吾素刚急,有匈中气,不可不顺也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(4) 又如:匈臆(胸怀) (5) 胸部 项羽大怒,伏弩射中 汉王, 汉王伤匈。——《史记》 (6) 称匈奴。亦泛称北方少数民族 [Hsiung-Nu] 又匈虏一败,或当惧而修德,结怨于我,为患不细。——《旧唐书》



國語辭典

ㄒㄩㄥ

xiōng 

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。为胸的本字。 《管子·任法》:「是以官无私论,士无私议,民无私说,皆虚其匈以听于上。」 《文选·吴质·答魏太子牋》:「犹欲触匈奋首。」 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。参见「匈奴 」条。 匈牙利共和国的简称。


ㄒㄩㄥ

xiōng 

喧扰不安。 《汉书·卷一·高帝纪下》:「天下匈匈,劳苦数岁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子集】
【子集下】
部首:
总笔画:6
部首笔画:2
部外笔画:4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許容切《韻會》虛容切,𠀤音胸。 《說文》膺也,从勹凶聲。 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其於匈中,曾不蔕芥。 《楚辭·哀時命》惟煩懣而盈匈。  又《前漢·高帝紀》天下匈匈。 《註》匈匈,喧擾之意。  又《正韻》匈匈,讙議之聲。 《荀子·天論篇》君子不爲小人之匈匈也,而輟其行。  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許用切,兄去聲。義同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九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許容切

聲也。从勹凶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膺也。
肉部曰。膺、匈也。二篆爲轉注。膺自其外言之無不當也。匈自其中言之、無不容也。無不容、故从勹。
从勹。凶聲。
許容切。九部。今字胷行而匈廢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