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横 撇 点 竖 折 横
<形>
痴呆 [dull-witted] 灯窗苦吟,寒酸撒吞。——汤显祖《牡丹亭·腐叹》
ㄊㄨㄣ
不加以咀嚼就整个咽下去。 如:「吞服药丸」、「狼吞虎咽」、「囫囵吞枣」。 《晋书·卷九五·艺术传·单道开传》:「恒服细石子,一吞数枚,日一服,或多或少。」 唐·杜甫〈渼陂行〉:「鼍作鲸吞不复知,恶风白浪何嗟及。」 兼并、消灭。 如:「侵吞」、「独吞」。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轻重》:「其后彊吞弱 大兼小,并为六国。」 《三国演义·第三三回》:「袁绍存日,常有吞辽东之心。」 包含、容纳。 如:「气吞山河」。 《文选·陆机·辩亡论上》:「喟然有吞江浒之志,一宇宙之气。」 宋·范仲淹〈岳阳楼记〉:「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。」
ㄊㄨㄣ
姓。如汉代有吞景云。
《唐韻》吐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根切,𠀤音𨹙。 《說文》咽也。 《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》吞若雲夢者八九。 又《廣韻》吞,滅也。 《增韻》幷包也。 《戰國策》隂謀有吞天下之心。 又《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他年切,𠀤音天。姓也。漢有吞景雲。 又《集韻》咽也。 《穀梁傳·隱三年註》其所吞咽者,壤入於內。 《釋文》吞,敕恩反。 又音天。 《王筠詩》桓桓信無敵,堂堂寧有前。九圻良易舉,八荒安足吞。
切部: 土根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今人以吞吐對舉。據此則咽㗋本名吞。俗云㗋吞是也。猶之㗋本名咽。平聲。今人以爲下咽字。一見切。
土根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"吞" 为谜底的谜语
天下有个口 (打一汉字)
【解释】 天下取天,有个口取口,合起来为谜底吞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