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hán     hàn     
注音:ㄏㄢˊ
部首:
总笔画:7

统一码:U+542B

字形分析:上下结构

四角:80602

五笔86:WYNK

仓颉:OINR

规范编号:56

五行属性:水

HTML代码:&#21547

CSS代码:\542B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hold in mouth; cherish; contain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撇 点 点 折 竖 折 横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hán   ㄏㄢˊ

衔在嘴里,不吐出也不咽下:~一口水。~漱剂。~英咀(jǔ)华(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)。~饴弄孙(含着糖逗小孙子,形容老年人的乐趣)。 藏在里面,包容在里面:包~。~义。~量。~苞。~蕴。~混。~垢纳污(指包容坏人坏事)。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,不完全表露出来:~怒。~羞。~情。


aufhalten, halten (V)​,beinhalten, umfassen (V)​,lutschen (V)​,inbegriffen (Adj)
contenir,renfermer,garder dans la bouche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hán

<动>
(1) (形声。从口,今声。本义:含在嘴里) (2) 同本义 [keep in the mouth] 含,嗛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含,口也,合口亭之也。衔亦然也。——《释名·释饮食》 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——《庄子·马蹄》 生不布施,死何含珠为?——《庄子·外物》 含杜若,握玉环。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 吾但当含饴弄孙。——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传》 口如含朱丹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儿含乳啼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 含乳啼声。 (3) 又如:含哺(口衔食物);含殓(含口;含口垫背。死人入殓时,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,叫“含口”。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,叫“垫背”);含咀(衔在口中咀嚼。比喻品味) (4) 容纳;包含 [contain] 阿女含泪答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含有音乐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 含文学之趣味。 为之含悲。——孙文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 (5) 又如:含元(包含万物的本原;包含元气);含气(含藏元气);含孕(包含;孕育);含光(内藏光采,包藏美德) (6) 忍受;宽容 [bear;endure]。如:含悲茹痛(忍受痛苦);含垢(忍受耻辱);含容(容忍;宽恕);含辱(忍受耻辱);含贷(包涵,宽恕) (7) 怀着不露;隐藏在内 [cherish;nurse] 少年别有赠,含笑看吴钩。——杜甫《后出塞五首》 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。——《韩非子·难囚》 (8) 又如:含哀(怀着哀痛之情);含戚(怀着忧伤);含道(怀藏正道;抱有主张);含愁(怀着愁苦);含伤(怀着悲伤) (9) 显现;带着 [bring with;wear]。如:含脸(板着面孔);含春(带着笑容;带着春意);含香(带着香气);含嗔(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) (10) 另见 hàn


基本词义


hàn

<名>

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[gems or pearls formerly put into the mouth of a corpse]。天子用玉,诸侯用璧,士用米贝 王使荣叔归含且赗。——《左传·文公五年《释文》:含作唅。《说文》作琀。 大丧共(供)含玉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玉府》 含者何,口实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文公五年》 贝玉曰含。——《谷梁传·隐公元年》 死则不得饭含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


常见词组



國語辭典

ㄏㄢˊ

hán 

东西衔在嘴里,不吐出也不吞下。 如:「含著药片。」 汉·刘熙《释名·释饮食》:「含,合也,合口亭之也。」 《史记·卷十三·三代世表》:「有燕衔卵堕之,契母得,故含之,误吞之,即生契。」 里面藏著,存在著。 如:「含水分」、「含养分」、「含苞待放」。 《文选·宋玉·登徒子好色赋》:「此郊之姝,华色含光,体美容冶,不待饰装。」 包容、容纳。 如:「包含」。 《易经·坤卦·文言曰》:「后得主而有常,含万物而化光。」 唐·杜甫〈绝句四首〉之三:「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」 怀著。 如:「含怒」、「含恨」、「含羞带怯」、「含情脉脉」。 唐·沈佺期〈古意呈补阙乔知之〉诗:「谁谓含愁独不见,更教明月照流黄。」 忍受、忍耐。 如:「茹苦含辛」。 宋·胡铨〈戊午上高宗封事〉:「含垢忍耻,与天下而臣之,甘心焉。」


ㄏㄢˋ

hàn 

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。 《广韵·去声·勘韵》:「琀,送死口中玉。亦作含。」 《公羊传·文公五年》:「含者何,口实也。」 汉·何休·解诂:「缘生以事死,不忍虚其口。天子以珠,诸侯以玉,大夫以碧,士以贝,春秋之制也。」 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「邹、鲁之臣,生不得事养,死则不得饭含。」 通「琀」。


ㄏㄢˋ

hàn 

一种古代礼俗。将珠玉塞在死者的嘴里,称为「含」。 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:「二月甲寅,(荀偃)​卒,而视,不可含。」 《礼记·檀弓下》:「邾娄考公之丧,徐君使容居来吊,含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丑集】
【丑集上】
部首:
总笔画:7
部首笔画:3
部外笔画:4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胡男切,音涵。 《說文》嗛也。 《廣韻》銜也。 《莊子·馬蹄篇》含哺而熙。  又《禮·月令》羞以含桃,先薦寢廟。 《註》含桃,櫻桃也。 《釋文》含,亦作函。一說鸎鳥所含,故亦名鸎桃。  又《正韻》包也,容也。 《易·坤卦》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  又《文言》含萬物而化光。 《書·盤庚》惟爾含德。  又《後漢·梁鴻詩》麥含含兮方秀。 《註》含含,麥盛貌。 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𠀤胡紺切,涵去聲。 《廣韻》本作琀。 《集韻》通作唅。 《禮·檀弓》邾婁考公之喪,徐君使容居來弔含。 《疏》含,以玉實口也。 《春秋·文五年》王使榮叔歸含。 《註》珠玉曰含,含口實也。 《周禮·春官·典瑞》共飯玉含玉贈玉。 《註》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。○按《禮·檀弓》《釋文》:含,和闇反。《春秋》《周禮》《釋文》:含,戸暗反。《春秋》亦作唅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二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胡男切

嗛也。从口今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嗛也。从口。今聲。
胡男切。古音在七部。禮樂志。吟靑黃。以吟爲含。


谜语

"含" 为谜底的谜语

  1. 今日一去不复返 (打一汉字)

  2. 【解释】 ‘今日’一去,‘日’字变成‘口’,合起来就是一个‘含’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