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点 横 竖 折 横 撇 折 撇 点
<动>
(1) 同情,怜悯 [pity;sympathize with] 君将哀而生之乎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 。 (2) 又如:哀恕(同情宽恕) (3) 慰问;哀悼 [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;mourn or grieve for the deceased]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。 (4) 又如:哀文(哀辞) (5) 哀求 [supplicate;beg] 爱公者皆为公惧,劝罄橐以哀之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妖术》。 (6) 又如:哀请(哀告,哀求;苦苦请求);哀祈(哀求) (7) 通“爱”。爱护 [care for;cherish] 国虽弱,令必敬以哀。——《管子·侈靡》 各哀其所生。——《淮南子·说山》 见与之友,几于不亲;见哀之交,几于不结。——《管子·形势》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报更》 (8) 哀叹 [bemoan;bewail] 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。——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 〈名〉 姓
ㄞ
怜悯。 《诗经·小雅·鸿鴈》:「爰及矜人,哀此鳏寡。」 《史记·卷九二·淮阴侯传 》:「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王孙而进食,岂望报乎!」 悲伤。 《楚辞·屈原·离骚》:「虽萎绝其亦何伤兮,哀众芳之芜秽。」 唐·李白〈长干行〉二首之一:「五月不可触,猿声天上哀。」 爱惜。 《吕氏春秋·慎大览·报更》:「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,士其难知,唯博之为可。」 汉·高诱·注:「哀,爱也。」 悼念。 如:「默哀」。
ㄞ
悲痛忧伤的情绪。 如:「节哀顺变」。
ㄞ
死了母亲的。参见「哀子 」条。
《唐韻》烏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開切,𠀤音唉。 《說文》閔也。 《玉篇》哀傷也。 《書·大誥》允蠢鰥寡哀哉。 《詩·豳風》哀我人斯。 又《爾雅·釋訓》哀哀悽悽,懷報德也。 《詩·小雅》哀哀父母。 又憐也,愛也。 《呂氏春秋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。 又《莊子·德充符》衞有惡人焉,曰哀駘它。 《註》哀駘,醜貌;它,其名。 又《諡法》恭仁短折曰哀。 又姓。 《風俗通》魯哀以後,因諡爲姓。 《前漢·王莽傳》梓潼人哀章。 《姓譜》宋有哀長吉。 《正字通》明嘉靖進士哀貞,上命攺哀爲衷。 又國名。 《後漢·南蠻傳》哀牢人皆穿鼻儋耳。 又叶於希切,音衣。 《詩·小雅》行道遲遲,載渴載饑。我心傷悲,莫知我哀。 《又》山有蕨薇,隰有𣏌桋。君子作歌,維以告哀。
切部: 烏開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閔、弔者在門也。引伸之凡哀皆曰閔。
烏開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
"哀" 为谜底的谜语
新衣中间破大洞 (打一汉字)
【解释】 ‘衣’字中间加个‘口;字也就是’哀‘字。
出口成衣 (打一字)
【解释】 “哀”字出去“口”,剩下“衣”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