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yǎ     yā     
注音:ㄧㄚˇ
部首:
总笔画:11

繁体字:

统一码:U+555E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61012

五笔86:KGHG
五笔98:KGFG

仓颉:RMLM

HTML代码:&#21854

CSS代码:\555E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dumb, mute; become hoarse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竖 折 横 横 竖 横 折 折 横 竖 横

基本解释


其它字义


 

  ㄧㄚˉ

均见“哑”。

dumb, mute; become hoarse
stumm ,sprachlos ,stumm (Adj)
muet,rauque


國語辭典

ㄧㄚˇ

 

人或动物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丧失语言的功能。 如:「聋哑」。 《史记·卷八六·刺客传·豫让传》:「豫让又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。」


ㄧㄚˇ

 

发音枯竭。 如:「嗓子喊哑了。」


ㄧㄚˇ

 

形容声音枯涩、低沉不圆润。 如:「沙哑」、「说了一整天,声音有点嘶哑。」 不说话、没声音的。 如:「哑铃」、「哑剧」。


ㄜˋ

è 

参见「哑哑」(二)​条。


ㄧㄚ

 

形容乌鸦之类的叫声。 《广韵·去声·祃韵》:「哑哑,鸟声。」 《淮南子·原道》:「故夫乌之哑哑,鹊之唶唶,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。」 唐·李白〈乌夜啼〉诗:「黄云城边乌欲栖,归飞哑哑枝上啼。」 形容小儿学说话的声音。 《集韵·平声·麻韵》:「哑,哑呕,小儿学言。」


ㄧㄚ

 

语助词。 《西游记·第二一回》:「我爷哑!好大蚊子!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!」 同「呀 」。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丑集】
【丑集上】
部首:
总笔画:11
部首笔画:3
部外笔画:8

《廣韻》烏格切《集韻》乙格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乙革切,𠀤音𩚬。 《說文》笑也。 《易·震卦》笑言啞啞。 《疏》啞啞,笑語之聲也。 《揚子·法言》或人啞爾笑曰:須以發策決科。 《集韻》或作䛩。  又《集韻》乙却切,音約。義同。  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𠀤遏鄂切,音惡。義同。 《易林》鳧雁啞啞,以水爲宅,雌雄相和,心志娛樂。宅,達各切。  又《廣韻》烏下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倚下切《韻會》幺下切,𠀤雅上聲。 《玉篇》不言也。 《集韻》瘖也。 《戰國策》豫讓吞炭爲啞,變其音。 《廣韻》同瘂𤺘。  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於加切《韻會》幺加切,𠀤音鴉。 《集韻》啞嘔,小兒學言。  又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烏之啞啞。 《前漢·王吉射烏辭》烏烏啞啞。  又《集韻》衣駕切,音亞。聲也。 《韓非子·難一篇》師曠曰:啞,是非君人者之言也。  又《集韻》一曰鳥聲。瘖字原从疒从奢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二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於革切

笑也。从口亞聲。《易》曰:“笑言啞啞。”

『清代:段玉裁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