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竖 折 横 点 撇 横 横 横 撇 横 竖 横
<动>
(1) 叹息 [sigh;heave a sigh] 忽魂悸以魄动,怳惊起而长嗟。——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 又如:嗟呀(叹息);嗟咨(慨叹);嗟怨(悲叹;怨恨);嗟伤(叹息伤感) (2) 赞叹 [gasp in admiration,highly praise] 见其所为文,嗟赏之。——《宋史·王质传》 又如:嗟仰(赞叹景仰);嗟尚(赞叹嘉尚);嗟赞(赞叹);嗟异(赞叹称异)
ㄐㄧㄝ
表示感傷、哀痛的語氣。 唐·韓愈〈祭田橫墓文〉:「死者不復生,嗟余去此其從誰!」 唐·張籍〈西州〉詩:「嗟我五陵間,農者罷耘耕。」 表示贊美的語氣。 《史記·卷五七·絳侯周勃世家》:「嗟乎!此真將軍矣!」 招呼聲。 《書經·費誓》:「公曰:『嗟!人無譁,聽命。』」 《禮記·檀弓》:「黔敖左奉食,右執飲,曰:『嗟!來食。』」
ㄐㄧㄝ
發語詞,無義。 《文選·張衡·西京賦》:「群窈窕之華麗,嗟內顧之所觀。」
ㄐㄧㄝˋ
參見「咄嗟 」條。
ㄐㄩㄝ
(一)之又音。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咨邪切,音罝。 《玉篇》嗟歎也。 《廣韻》咨也。 《集韻》一曰痛惜也。 《爾雅·釋詁》嗟,𨲠也。 《釋名》嗟,佐也。言不足以盡意,故發此聲以自佐也。 《書·甘誓》王曰:嗟六事之人,予誓告汝。 《詩·周南》嗟我懷人。 又《齊風》猗嗟昌兮。 《疏》猗是心內不平,嗟是口之喑咀,皆傷歎之聲。 《禮·檀弓》嗟來食。 《廣韻》同𧨁。 《集韻》本作𧪰,亦書作𧪘。 又《集韻》遭哥切,音䦈。 《易·離卦》不鼓缶而歌,則大耋之嗟。 《音義》王肅讀遭哥切《阮籍·詠懷詩》李公悲東門,蘇子狹三河。求仁自得仁,豈復歎咨嗟。 又《韻會補》子夜切,音借。同唶。 《三蒼詁》咄嗟,易度也。猶言呼吸之閒。字本作唶。古有咄唶歌。世說石崇作豆粥,咄嗟而辦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