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bó     pào     bào     
注音:ㄅㄛˊ,ㄆㄠˋ,ㄅㄠˋ
部首:
总笔画:18

统一码:U+5697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66099

五笔86:KJAI

仓颉:RATE

五行属性:水

HTML代码:&#22167

CSS代码:\5697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竖 折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竖 竖 横 撇 点 竖 点 横 撇 点



國語辭典

ㄅㄛ

 

形容发怒的声音。 《集韵·入声·觉韵》:「嚗,怒声。」 形容物体迸裂的声音。 唐·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卷一四·诺皋记上》:「柳氏遽取(胡桃)​翫之掌中,遂长,初如拳如碗,惊顾之际,已如盘矣,嚗然分为两扇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丑集】
【丑集上】
部首:
总笔画:18
部首笔画:3
部外笔画:15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北角切,音剝。 《玉篇》怒聲。 《集韻》或作𠮭。  又《莊子·知北遊》神農隱几,擁杖而起,嚗然放杖而笑。 《釋文》嚗音剝,又孚邈反。  又孚貌反。 《註》李頤曰:嚗,放杖聲。○按《增韻》云笑聲,非。  又《集韻》匹角切,音璞。聲也。或作𡄗。  又披敎切,音砲。曝然聲也。  又薄報切,音暴。嚗喿,多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