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竖 横 横 竖 横
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,上圆(或剑头形)下方:~角(jiǎo )(圭的棱角,喻锋芒)。 古代测日影的器具:~表(a.测日影的器具;b.标准)。~臬(指标准、法度,如“奉为~~”)。 古代容量单位(一升的十万分之一):~撮(喻小量)。~勺。 古代重量单位,十圭重一铢,二十四铢重一两,十六两重一斤。 洁:~田(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)。
ㄍㄨㄟ
古代诸侯在大典时所持的一种玉器。 《说文解字·土部》:「圭,瑞玉也,上圜下方。」 清·段玉裁·注:「圭之制,上不正圜。以对下方言之,故曰上圜。」 《史记·卷三三·鲁周公世家》:「周公北面立,戴璧秉圭,告于太王、王季、文王。」 古代测日影的器具。 如:「日圭」、「圭表」、「圭臬」。 姓。如春秋时郑国有圭妫。
《唐韻》古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涓畦切,𠀤音閨。 《說文》瑞玉也。上圜下方,圭以封諸侯,故从重土。 《書·禹貢》禹錫𤣥圭。 《詩·大雅》錫爾介圭。 《周禮·春官·典瑞》王執鎮圭,公執桓圭,侯執信圭,伯執躬圭。 又《周禮·春官》土圭以致四時日月,封國則以土地。 《註》土,猶度也。土圭,测日景之圭。 又量名。 《前漢·律歷志》量多少者,不失圭撮。 《註》六十四黍爲圭,《後漢·與服志》: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,四系爲一扶,五扶爲一首,五首爲一文,文采淳爲一圭。 又丸散之刀圭,准如梧桐子大,十分方寸匕之一,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,抄散不落爲度。見《本草綱目·序例》。 又與閨同。 《禮·儒行》蓽門圭窬。
切部: 古畦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瑞者、以玉爲信也。
圭之制、上不正圜。以對下方言之、故曰上圜。上圜下方、法天地也。故應劭曰。圭自然之形。陰陽之始也。以圭爲陰陽之始、故六十四黍爲圭。四圭爲撮。十圭爲一合。量於此起焉。方言曰。鼃、始也。多不得其解。愚謂鼃從圭聲。與圭同音。鼃始也、卽圭始也。
桓、玉部作瓛。此不改者、依周禮文也。鄭曰雙植謂之桓。桓圭以宫室之
"圭" 为谜底的谜语
走在上面,坐在下面 (打一汉字)
【解释】 走的上面是土,坐的下面也是土,合在一起就是圭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