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kuàng     
注音:ㄎㄨㄤˋ
部首:
总笔画:18

繁体字:

统一码:U+58D9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40186

五笔86:FYAW
五笔98:FOAW

仓颉:GITC

HTML代码:&#22745

CSS代码:\58D9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tomb, grave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横 点 横 撇 横 竖 竖 横 竖 折 横 竖 横 撇 点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kuàng   ㄎㄨㄤˋ

墓穴,亦指墳墓:~穴。打~。 曠野。


tomb, grave: prairie; open wilderness
Grabmal, Grab (S)
tombe,désolé


國語辭典

ㄎㄨㄤˋ

kuàng 

墓穴。 《周禮·夏官·方相氏》:「及墓,入壙,以戈擊四隅。」 宋·歐陽修〈江鄰幾文集序〉:「故余於聖俞,子美之歿,既已銘其壙,又類集其文而序之。」 原野,郊外空闊處。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「民之歸仁也,猶水之就下,獸之走壙也。」


ㄎㄨㄤˋ

kuàng 

空。 如:「空壙」。 同「曠 」。


ㄎㄨㄤˋ

kuàng 

空缺、荒廢。 《管子·七法》:「若夫曲制時舉,不失天時,毋壙地利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丑集】
【丑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18
部首笔画:3
部外笔画:15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苦晃切,音懭。竁也,墓穴也。 《禮·檀弓》弔于葬者必執引,若從柩及壙,皆執紼。  又壙埌,原野空廓貌。 《賈誼·新書》天下壙壙,一人有之。 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苦謗切。同曠。廣𣋷懬曠壙古通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十三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苦謗切

塹穴也。一曰大也。从土廣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塹穴也。
謂塹地爲穴也。墓穴也。周禮方相氏。及墓入壙。以戈擊四隅。鄭曰。壙、穿地中也。
从土。廣聲。
苦謗切。十部。
一曰大也。
孟子曰。水之就下。獸之走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