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suī     
注音:ㄙㄨㄟ
部首:
总笔画:3

统一码:U+590A

字形分析:独体结构

四角:47400

五笔86:QYI

仓颉:NK

五行属性:火

HTML代码:&#22794

CSS代码:\590A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KangXi radical 35; go slowly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撇 折 点



國語辭典

ㄙㄨㄟ

suī 

走路迟缓的样子。 《玉篇·夊部》:「夊,行迟貌。」


ㄙㄨㄟ

suī 

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ㄘㄨㄟ

​cuī 

(一)​之又音。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丑集】
【丑集下】
部首:
总笔画:3
部首笔画:3
部外笔画:0

《唐韻》息遺切《集韻》山垂切,𠀤音衰。行遲貌。 《說文》夊夊,象人兩脛有所躧也。 《精薀》安行也。  又《廣韻》楚危切《集韻》初危切,𠀤音吹。義同。  又《玉篇》古文綏字。註詳糸部七畫。 《廣韻》職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戎切,𠀤音螽。 《說文》絿絲也。  又《玉篇》極也,窮也。 《集韻》一曰盡也。 《易·繫辭》《易》之爲書也,原始要終。 《書·仲虺之誥》愼厥終,惟其始。 《詩·大雅》高朗令終。  又《禮·檀弓》君子曰終,小人曰死。  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先王之正,時也。履端于始,舉正于中,歸餘于終。 《疏》歸其餘,分置于終末。言於終末乃置閏也。  又《左傳·襄九年》十二年矣,是謂一終,一星終也。  又《爾雅·釋天》月在壬曰終。  又《前漢·𠛬法志》地方一里爲井,井十爲通,通十爲成,成方十里,成十爲終。  又姓。 《左傳·定四年》殷民七族,有終葵氏。 《史記·秦本紀》秦之先爲嬴姓,其後分封,以國爲姓,有終黎氏。 《前漢·終軍傳》終軍,字子雲,濟南人也。  又《韻補》叶諸仍切。 《周易·坤·文言》以終叶成。  又《韻補》叶諸良切。 《陳琳·迷迭香賦》竭歡慶於夙夜兮,雖幽翳而彌彰。事罔隆而不殺兮,亦無始而不終。 《廣韻》息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宣隹切《正韻》蘇回切,𠀤音雖。 《說文》車中把也。 《註》徐鍇曰:禮升車必正立執綏,所以安也。 《儀禮·士冠禮》壻御婦車授綏。 《註》綏,所以引車者。 《禮·曲禮》僕人之禮,必授人綏。  又《書·禹貢》五百里綏服。 《傳》綏,安也。安服王者之政敎。 《詩·周南》福履綏之。 《傳》安也。  又《左傳·文十二年》乃皆出戰交綏。 《註》古名退軍爲綏。 《疏》《司馬法》將軍死綏。舊說綏,却也。  又《荀子·儒效篇》綏綏兮其有文章。 《註》安泰之貌。或爲葳蕤之貌。  又州名。 《廣韻》春秋時白翟所居,秦幷天下爲上郡,後魏廢郡置州,取綏德縣爲名。  又《集韻》雙隹切,音榱。毿㲤,毛長貌。一曰狐貌。㲤,或作綏。 《詩·衞風》有狐綏綏。 《傳》匹行貌。  又《集韻》儒佳切,音蕤。緌,或作綏。 《詩·大雅》淑旂綏章。 《傳》大綏也。 《疏》綏者,卽交龍旂竿所建。 《禮·王制》諸侯殺則下小綏,大夫殺則止佐車。 《註》綏當爲緌。緌,有虞氏之旌旗也。  又《明堂位》夏后氏之綏。 《註》綏,讀爲冠蕤之蕤。  又《集韻》思累切,音瀡。隋,或作墮。亦作綏。尸所祭肝脊黍稷之屬。 《儀禮·士虞禮》不綏祭。 《註》事尸之禮,始於綏祭。綏,當爲墮。  又《集韻》呼恚切,音毀。義同。  又《集韻》吐火切,音妥。 《禮·曲禮》執天子之器則上衡,國君則平衡,大夫則綏之。 《註》綏,讀曰妥。妥之謂下於心。 《又》國君綏視。 《註》視國君彌高。妥視,謂視止於袷。  又《集韻》通回切,音推。妥,或作綏,安坐也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五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楚危切

行遲曳夊夊,象人兩脛有所躧也。凡夊之屬皆从夊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行遟曳夊夊也。
也字今補。曲禮曰。行不舉足。車輪曳踵。玉藻曰。圈豚行不舉足。齊如流。注云。孔子執圭、足縮縮如有循是也。玉篇曰。詩云雄狐夊夊。今作綏。
象人㒳脛有所躧也。
通俗文。履不箸跟曰屣。屣同躧。躧屣古今字也。行遟者、如有所拕曳然。故象之。楚危切。玉篇思隹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