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shěn     
注音:ㄕㄣˇ
部首:
总笔画:15

繁体字:

统一码:U+5BE9

字形分析:上下结构

四角:30609

五笔86:PTOL

仓颉:JHDW

HTML代码:&#23529

CSS代码:\5BE9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examine, investigate; judge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点 点 折 撇 点 撇 横 竖 撇 点 竖 折 横 竖 横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shěn   ㄕㄣˇ

詳細,周密:~慎。~視。 仔細思考,反覆分析、推究:~查。~定。~訂。~核。~美。~計。~評。~時度勢。 訊問案件:~理。~判。~訊。公~。 知道:不~近況如何? 一定地,果然:~如其言。


examine, investigate; judge
erforschen, nachforschen ,prüfen, begutachten ,prüfen, probieren ,sorgfältig, sorgsam ,Shen (Eig, Fam)
examiner,vérifier,juger,interroger


國語辭典

ㄕㄣˇ

shěn 

知道、明白、清楚。 《史記·卷二三·禮書》:「君子審禮,則不可欺以詐偽。」 《三國演義·第一一五回》:「臣困鄧艾於祁山,陛下連降三詔,召臣回朝,未審聖意為何?」 同「諗 」、「讅」。 推究、分析。 《呂氏春秋·慎大覽·察今》:「故審堂下之陰,而知日月之行,陰陽之變。」 偵訊訴訟案件。 如:「審判」、「審訊」。 謹慎。 宋·蘇軾〈張文定公墓誌銘〉:「契丹遣使為言,卿宜審處其事。」


ㄕㄣˇ

shěn 

周密、詳細。 《聊齋志異·卷一·賈兒》:「審顧之,四肢皆如人,但尾垂後部。」


ㄕㄣˇ

shěn 

姓。如漢代有審食其。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寅集】
【寅集上】
部首:
总笔画:15
部首笔画:3
部外笔画:12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式荏切,音嬸。 《說文》悉也。本作宷,从宀从釆。 《徐鉉曰》宀,覆也。釆,別也。能包覆而深別之也。今从篆作審。 《增韻》詳也,熟究也。 《書·說命》乃審厥象,俾以形旁,求于天下。 《中庸》審問之。 《禮·樂記》審聲以知音,審音以知樂,審樂以知政,而治道備矣。  又《禮·月令》審卦吉凶。 《註》謂省錄也。  又《莊子·徐無鬼》水之守土也審,影之守人也審,物之守物也審。 《註》郭象曰:無意,則止於分,所以爲審。循本曰:言此理相守,未嘗相離,如水之守土,影之守人,物之守物,審定而不移也。  又凡鞫事曰審。 《書·呂𠛬》其審克之。  又束也。 《周禮·地官·羽人》十羽爲審。 《註》古人徵羽爲旌旄之飾,弓箭之用。審,一束也。  又姓。漢審食其。 《正字通》漢郞中審忠,靈帝時上書論曹節等罪惡。  又《韻會》與盤同,水盤旋也。 《莊子·應帝王》止水之審爲淵。 《註》審音盤。𥳑文云:蟠,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