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náo     
注音:ㄋㄠˊ
部首:
总笔画:10

统一码:U+5CF1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47272

五笔86:QTNM

仓颉:KHNGU

规范编号:55

五行属性:土

HTML代码:&#23793

CSS代码:\5CF1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name of a mountain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撇 折 撇 折 竖 横 横 竖 折 竖
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náo

<名>
〈名〉 齐国境内的山名 [Nao mountain]。在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 子之还兮,遭我乎峱之间兮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还》



國語辭典

ㄋㄠˊ

náo 

山名。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臨淄縣南。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寅集】
【寅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10
部首笔画:3
部外笔画:7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𠀤奴刀切,音鐃。山在齊地。 《詩·齊風》遭我乎峱之閒兮。 《前漢·地理志》作嶩。 《師古註》作巎峱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九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奴刀切

山,在齊地。从山狃聲。《詩》曰:“遭我于峱之間兮。”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峱山也。
舊奪峱字、也字。今補。三字句。
在齊地。
上文五嶽不言在者、人所共知。不待言也。齊風還曰。遭我乎峱之閒兮。傳曰。峱、峱山也。地理志引作嶩。師古云。亦作巎。音皆乃高反。
从山。狃聲。
奴刀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詩曰。遭我于峱之閒兮。
今詩于作乎。漢書作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