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竖 折 竖 竖 折 横 竖 折 横 横 撇 折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撇 横 撇 点
同“岩”。
ㄧㄢˊ
高峻的山崖。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「王安丰双目烂烂如岩下电。」 唐·李白〈梦游天姥吟留别〉诗:「千岩万转路不定,迷花倚石忽已瞑。」 洞穴、山洞。 《文选·司马迁·报任少卿书》:「招贤进能,显岩穴之士。」 宋·欧阳修〈醉翁亭记〉: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,云归而岩穴暝。」
ㄧㄢˊ
高峻。 《孟子·尽心上》:「是故知命者,不立乎岩墙之下。」 险要。 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「制,岩邑也。」
《唐韻》五銜切《集韻》魚銜切《韻會》疑銜切《正韻》魚咸切,𠀤音嵒。 《說文》岸也。从山嚴聲。 《增韻》石窟曰巖,深通曰洞。 一曰險也。 《左傳·隱元年》制巖邑也。 《公羊傳·僖三十三年》殽之嶔巖,文王所避風雨也。 又嶃巖,高峻貌。 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嶄巖嵾嵳。 又巖廊,殿廡也。 《漢武帝·策賢良制》虞舜之時,遊於巖廊之上。 又地名。 《書·說命》說築傅巖之野。 《傳》傅巖,在虞虢之閒。 又《集韻》魚杴切《韻會》疑杴切,𠀤音嚴。巖巖,高貌。 《詩·魯頌》泰山巖巖,魯邦所詹。 又《正字通》本作嚴。亦作巖。通作礹嵒碞。○按巖與嵒同。《說文》嵒,五咸切,山巖也。巖,五緘切,岸也。同字分訓巖,專訓岸,𠀤非。嚴巖礹𠀤从𠭖作。
切部: 五緘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各本作岸也。今依太平御覽所引正。厂部曰。厓者、山邊也。厓亦謂之巖。故厂下云。山石之厓巖。人可居也。戰國策。巖下有貫珠者。漢書。遊於巖廊之上。皆謂殿下小屋。如厓巖之下可居也。天子之堂九尺。諸侯七尺。其上曰巖廊。其下曰巖下。
山部之巖、主謂山厓。石部之礹、主謂積石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