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竖 折 竖 撇 点 撇 横 竖 撇 点 竖 折 横 竖 横
〔~然〕同“翻然”。 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。
<动>
(1) 通“翻”。变动;反覆;翻转,翻腾 [change;seethe;churn] 既而幡然改曰:与我处畎亩之中。——《孟子·万章上》 君子之学如蜕,幡然迁之。——《荀子·大略》 幡比翄回集,贰双飞常羊。——《汉书》 (2) 又如:幡幡(翻动的样子);幡纚(飞扬的样子)
ㄈㄢ
一种狭长、垂直悬挂的旗帜。 《史记·卷一一七·司马相如传》:「垂绛幡之素蜺兮,载云气而上浮。」 清·张惠言〈木兰花慢·一春长〉词:「正风避重帘,雨回深幕,云护轻幡。」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孚袁切《正韻》孚艱切,𠀤音翻。 《說文》幡,書兒拭觚布也。 《徐鉉曰》觚,八棱木,於上學書已,以布拭之。今俗呼幡布,內則所謂帉帨是也。 又《集韻》一曰幟也。 《崔豹古今注》信幡,古之幑號也,所以題表官號以爲符信,故謂爲信幡也。 《前漢·鮑宣傳》宣坐大不敬下獄,博士弟子王咸舉幡太學下,曰:欲救鮑司隷者會此下。 又三幡。 《孫綽·遊天台賦》泯色空以合跡,忽卽有而得𤣥。釋二名之同出,消一無於三幡。 《註》三幡,色一也,色空二也,觀三也。言三幡雖殊,消令爲一,同歸于無也。郤敬輿與謝慶緒書論三幡義,曰:近論三幡諸人,猶多欲旣觀色空,別更觀識,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觀。於理爲長。然敬輿之意,以色空及觀爲三幡,識空及觀亦爲三幡。 又與翻通。 《詩·小雅》幡幡瓠葉。 《傳》幡幡,瓠葉貌。 《孟子》旣而幡然改。 《註》幡,反也。 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垂條扶疎,落英幡纚。 《註》師古曰:幡纚,飛揚貌。 又《詩·小雅》威儀幡幡,舍其坐遷。 《傳》幡幡,失威儀貌。 又《集韻》符袁切,音煩。義同。
切部: 甫煩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拭本作飾。淺人所改也。飾拭正俗字。許書有飾無拭。顔師古曰。觚者學書之牘。或以記事。削木爲之。其形或六面。或八面。皆可書。觚者、棱也。以有棱角。故謂之觚。卽孔子所歎也。按觚以學書或記事。若今書童及貿易人所用粉版。旣書、可拭去?書。楊雄齎油素四尺。亦謂素之可拭者也。拭觚之布謂之幡。亦謂之㠾。反覆可用之意。
甫煩切。十四部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