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撇 竖 横 折 折 点
<形>
长,久[long] 延,长也。——《尔雅》 延延,长也。——《广雅》 延颈秀项。——曹植《洛神赋》 延,年长也。凡施于年者谓之延。——《方言一》 君亦悔祸之延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 悔相道之不察兮,延伫乎吾将反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ㄧㄢˊ
長。 《文選·班固·西都賦》:「歷十二之延祚,故窮泰而極侈。」 晉·左思〈嬌女詩〉:「從容好趙舞,延袖像飛翮。」
ㄧㄢˊ
拉長、伸長。 如:「延長」、「延年益壽」。 《韓非子·十過》:「延頸而鳴,舒翼而舞。」 晉·慕容廆〈與陶侃箋〉:「每瞻江湄,延首遐外。」 擴展、蔓衍。 如:「火勢蔓延」。 《文選·潘岳·關中詩》:「微火不戒,延我寶庫。」 明·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卷一上·遊九鯉湖日記》:「松偃藤延,縱目成勝。」 引導、引進。 如:「延入」。 《文選·賈誼·過秦論》:「秦人開關而延敵。」 《漢書·卷六八·霍光傳》:「獨夜設九賓溫室,延見姊夫昌邑關內侯。」 招攬、邀請。 如:「延請」、「延攬人才」。 《紅樓夢·第一○九回》:「那知賈母這病日重一日,延醫調治不效。」 連及。 如:「禍延子孫」。 《書經·大禹謨》:「罰弗及嗣,賞延於世。」 向後推遲。 如:「拖延」、「延期」。
ㄧㄢˊ
遲緩。 如:「延誤」、「延緩」。
ㄧㄢˊ
姓。如漢代有延岑。
《唐韻》以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然切,𠀤音綖。 《說文》長行也。 又《廣韻》進也。 《禮·射義》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。 《儀禮·覲禮》𢷤者延之曰升。 《註》從後詔禮曰延。延,進也。 又《爾雅·釋詁》長也。 《揚子·方言》延永,長也。凡施於年者謂之延,施於衆長謂之永。 《班固·西京賦》歷十二之延祚。 又《廣韻》遠也。 《史記·蒙恬傳》延袤萬餘里。 又《爾雅·釋詁》𨻰也。 《疏》鋪𨻰也。 又《正韻》納也。 《前漢·公孫弘傳》弘起客館,開東閣,以延賢人。 又《集韻》及也。 《書·大禹謨》賞延于世。 又《廣韻》稅也,言也。 又《韻會》遷延也,淹久貌。 《左傳·襄十四年》晉人謂之遷延之役。 《註》遷延,却退也。 《張衡·西京賦》遷延邪睨。 《註》李善曰:遷延,引身也。 又盤屈曰宛延。 《揚雄·甘泉賦》颺翠氣之宛延。 《註》宛延,長曲貌。 又《爾雅·釋詁》閒也。 《疏》謂閒𨻶。今墓道也。 《左傳·隱元年隧而相見註》隧若今延道。 又《韻會》州名。漢高奴縣,後魏置延州。 又地名。 《左傳·隱元年》至於廩延。 《註》廩延,鄭邑。𨻰留酸棗縣北有延津。 又《昭二十七年》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。 《註》季子本封延陵,後復封州來,故曰延州來。 又《前漢·地理志》張掖郡有居延縣。 《註》居延澤在東北,古文以爲流沙。 又姓。 《後漢·延篤傳》篤,南陽人,爲京兆尹。 又《集韻》以淺切,音演。冕上覆也。 《禮·玉藻》天子玉藻十有二旒,前後邃延。 《集韻》或作綖。 又《廣韻》于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延面切,𠀤音羨。 《集韻》延,及也。 《張衡·西京賦》重閨幽闥,轉相踰延。望䆗窱以逕庭,渺不知其所返。 《註》延言互相周通。
切部: 以然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本義訓長行。引伸則專訓長。方言曰。延長也。凡施於年者謂之延。又曰。延徧也。
厂部曰。象抴引之形。余制切。虒延?皆以爲聲。今篆體各異。非也。厂延虒?古音在十六部。故大雅施於條枚。呂氏春秋、韓詩外傳、新序皆作延于條枚。延音讀如移也。今音以然切。則十四部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