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折 横 折 竖
拉,伸:~力。~颈。~而不发。~吭高歌。 领,招来:~见。~子。~言。~导。~荐。抛砖~玉。 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~文。~用。援~。 退却:~退。~避。 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 古代柩车的绳索:发~(出殡)。
<名>
(1) 引车前行的皮带 [leather strap for pulling cart] 縣縣常以结引驰外为务。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。注:“引,读为靷。靷,引轴之物。” 属引。——《仪礼·既夕礼》。注:“引,所以引柩车,在轴遁曰绋。” 执引者三百人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 (2) 卷首语;序言 [forward]。如:小引 (3) 乐曲体裁之一,有序奏之意 [prelude] 故聆曲引者,观法于节奏。——马融《长笛赋》 (4) 又如:引辞(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,用以引起剧情) (5)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[license] 令客人赴官请引,自于茶园买茶…——《宣和遗事》 (6) 又如:引行公店(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);盐引;茶引 (7) 通行执照 [pass]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,见了大严,给引还乡。——《警世通言》
<形>
长久 [long] 常有高猿长啸,属引凄异。——《水经注》
<量>
长度单位 [formerly, a measure of distance]。古代以十丈为一引。今为市引的简称。1公里=30引
ㄧㄣˇ
开弓。 《庄子·田子方》:「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,引之盈贯。」 《孟子·尽心上》:「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,君子引而不发,跃如也。」 拉。 《韩非子·人主》:「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,以筋力也。」 《聊斋志异·卷一·尸变》:「客大惧,恐将及己,潜引被覆首,闭息忍咽以听之。」 伸长、延长。 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「我君景公,引领西望。」 唐·韩愈〈进学解〉:「忘己量之所称,指前人之瑕疵,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,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,欲进其豨苓也。」 领导、带领。 《史记·卷七·项羽本纪》:「项羽引兵西屠咸阳,杀秦降王子婴。」 《红楼梦·第一回》:「适因小女啼哭,引他出来作耍。」 招致、招惹。 如:「抛砖引玉」。 唐·白居易〈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〉诗:「酒引眼前兴,诗留身后名。」 清·洪升《长生殿·第三八出》:「无端唱出兴亡恨,引得傍人也泪流。」 推荐、选拔。 《后汉书·卷一三·隗嚣传》:「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。」 唐·钱起〈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〉诗:「遥想青云丞相府,何时开合引书生。」 援用。 汉·何休〈公羊传解诂序〉:「援引他经,失其句读。」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事类》:「虽引古事,而莫取旧辞。」 退避、退出。 《礼记·玉藻》:「侍坐则必退席,不退,则必引而去君之党。」 宋·苏轼〈与辩才禅师〉诗:「得此闲郡,虽未能超然远引,亦退老之渐也。」 承受。 《新唐书·卷八○·太宗诸子传·庶人佑传》:「诚能饬躬引咎,万纪请入朝言之,上意宜解。」 《三国演义·第九九回》:「街亭之役,咎由马谡,而君引愆,深自贬抑。」
ㄧㄣˇ
量词。计算长度的单位。公制一引等于一百公尺。 也称为「公引」。 纸币。 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·卷六》:「胡子远之父,唐安人,家饶财,常委仆权钱,得钱引五千缗,皆伪也。」 通行证。 如:「路引」。 《西游记·第五四回》:「请投馆驿注名上簿,待下官执名奏驾,验引放行。」 《警世通言·卷二八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:「见了大尹,给引还乡。」 拉柩车的绳索。 《礼记·檀弓下》:「吊于葬者必执引,若从柩及圹皆执绋。」 文体名。相当于「序」,而较序短。 唐·王勃〈滕王阁序〉:「敢竭鄙怀,恭疏短引。」 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·卷六》:「苏东坡祖名字,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序,又以未安,遂改作引。」 一种乐府诗体。 如:「思归引」、「箜篌引」。 唐·元稹〈乐府古题序〉:「赋、颂、引、谣、……、词、调,皆诗人六义之余,而作者之旨。」
《唐韻》余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以忍切,𠀤音蚓。 《說文》開弓也。 《徐鉉曰》象引弓之形。 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維體防之,引之中參。 又《廣雅》演也。 《易·繫辭》引而伸之。 又《爾雅·釋詁》長也。 《釋訓》子子孫孫引無極也。 《書·梓材》引養引恬。 又相牽曰引。 《禮·檀弓》喪服,兄弟之子,猶子也。蓋引而進之也。 《註》牽引進之,同于己子。 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諸生轉相告引。 又《集韻》導也。 《史記·韓長孺傳》奉引墮車,蹇。 《註》爲天子導引而墮車,跛。 又卻也。 《禮·玉藻》侍坐,則必退席。不退,則必引而去君之黨。 《註》引,卻也。 又相薦達曰引。 《史記·魏其侯傳》兩人相爲引重。 《註》相薦達爲聲勢。 《後漢·張皓王龔傳論》顯登者以貴塗易引。 又服氣法曰道引。 《莊子·刻意篇》道引之士,養形之人。 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道引不食穀。 又治疾法有撟引。 《史記·扁鵲傳》鑱石撟引。 《註》謂爲按摩之法,夭撟引身,如熊顧鳥伸也。 又十丈爲引。 《前漢·律歷志》其法用竹爲引,高一分,廣六分,長十丈。引者,信也。 《註》信讀曰伸,言其長。 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羊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羊進切,𠀤蚓去聲。 《集韻》牽牛綍也。 《禮·檀弓》弔於葬者,必執引。 《疏》引,柩車索也。 又《集韻》一曰曲引。 《蔡邕·琴操》有思歸引。 又引古作𢪉。
切部: 余忍切
『宋代:徐鉉徐鍇』
"引" 为谜底的谜语
如箭在弦 (打一汉字)
【解释】 箭即“弓”,弦则形似“|”,于是合起来便是“引”。
一张弓箭 (打一汉字)
【解释】 弓+丨=引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