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kōu     
注音:ㄎㄡ
部首:
总笔画:14

统一码:U+5F44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11216

五笔86:XAKK

仓颉:NSRR

规范编号:54

五行属性:木

HTML代码:&#24388

CSS代码:\5F44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nock at end of bow; stretch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折 横 折 横 竖 折 横 竖 折 横 竖 折 横 折
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kōu

<名>
(1) 弓弩两端系弦的地方 [notch for bowstring on the bow] 弓不受彄。——汉· 蔡邕《黄钺铭》 (2) 指环之类 [ring]。如:彄环(即扳指,古代射手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)



國語辭典

ㄎㄡ

kōu 

弓弩两端系弦的部分。 《说文解字·弓部》:「彄,弓弩耑弦所居也。」 清·段玉裁·注:「耑者,头也,两头隐弦处曰彄。」 汉·蔡邕〈黄钺铭〉:「马不带鉂,弓不受彄。」 环类的东西。 《西京杂记·卷一》:「戚姬以百炼金为彄环,照见指骨。」 《资治通鉴·卷一二六·宋纪八·文帝元嘉二十八年》:「魏人以钩车钩城楼,城内系以彄緪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寅集】
【寅集下】
部首:
总笔画:14
部首笔画:3
部外笔画:11

《唐韻》恪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墟侯切,𠀤口平聲。 《說文》弓弩端,弦所居也。  又環屬。 《西京雜記》戚夫人以百鍊金爲彄環,照見指骨。  又《荆楚歲時記》歲前爲藏彄之戲。按周處風土記曰:竭恭敬於明祀,乃有藏彄。臘日之後,叟嫗各隨其儕,爲藏彄,分二曹,以較勝負。辛氏三秦記,以爲鉤弋夫人所起。  又姓。 《韻會》魯公子彄之後。 《集韻》或作彀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十二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恪矦切

弓弩耑,弦所居也。从弓區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弓弩耑。所凥也。
耑者、頭也。㒳頭隱弦處曰彄。亦引申他用。詩箋云。韘所以彄沓手指。
从弓。區聲。
恪侯切。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