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撇 撇 竖 折 折 点 撇 折 点
时间较晚。与“先”、“前”相对。《説文•彳部》:“後,遲也。” 位置在后。与“前”相对:背~。幕~。向~轉。 落后。《論語•雍也》:“非敢後也,馬不進也。” 次序、位置靠近末尾的:~排;~三名。 后世;未来。《孝經•開宗明義章》:“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。” 子孙;后代:名人之~。《詩•大雅•瞻卬》;“式救爾後。” 指弟媳。《廣雅•釋親》:“妯娌,娣姒,先後也。” 摈弃。《漢書•鄒陽傳》:“願大王察玉人、李斯之意,而後楚王、胡亥之聽。” 指肛门。《戰國策•韓策一》:“寧為雞口,無為牛後。” 延缓;赶不上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事君敬其事,而後其食。” 姓。《字彙•彳部》:“後,姓。”
ㄏㄡˋ
在時間上與「先」、「前」相對。 《禮記·曲禮下》:「君子將營宮室,宗廟為先,廄庫為次,居室為後。」 在空間、位置上與「前」相對。 如:「背後」、「村後」、「敵後」、「幕後」、「向後轉」、「懲前毖後」。 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:「武城人塞其前,斷其後之木而弗殊。」 唐·陳子昂〈登幽州臺歌〉:「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。」 子孫。 如:「名人之後」。 《詩經·大雅·瞻卬》:「式救爾後。」 漢·鄭玄·箋:「後,謂子孫也。」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」 姓。如五代時後漢有後贊,清代有後禮。
ㄏㄡˋ
時間較晚的、未來的。 如:「後天」、「後代」、「前因後果」。 次序、位置近末尾的。 如:「後排」、「後半段」、「後院」、「後門」。
ㄏㄡˋ
遲、晚。 如:「先來後到」、「後來居上」。
ㄏㄡˋ
落後。 《論語·雍也》:「非敢後也,馬不進也。」 《韓非子·喻老》:「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,俄而與於期逐,三易馬而三後。」 延緩、趕不上。 《論語·衛靈公》:「事君敬其事,而後其食。」 摒棄、排除。 《漢書·卷五一·鄒陽傳》:「願大王察玉人、李斯之意,而後楚王、胡亥之聽。」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胡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很口切,𠀤音厚。 《說文》遲也。从彳幺夂者,後也。 《徐鍇曰》幺,猶𦌾躓之也。 《玉篇》前後也。 《廣韻》先後也。 《詩·小雅》不自我先,不自我後。 又後嗣也。 《禮·哀公問》子也者,親之後也。 《書·蔡仲之命》垂憲乃後。 《左傳·桓二年》臧孫達其有後于魯乎。 又《集韻》亦姓。 又《韻會》然後,語辭。 又《廣韻》胡遘切《集韻》下遘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茂切,𠀤厚去聲。 《增韻》此後於人,不敢先而後之,先此而後彼之後也。 《老子·道德經》自後者,人先之。 《論語》事君敬其事,而後其食。 又《詩·大雅》予曰有先後。 《傳》相導前後曰先後。 又《廣雅》娣姒,先後也。 《前漢·郊祀志》神君者,長陵女子,以乳死,見神於先後宛若。 《註》兄弟妻相謂曰先後,古謂之娣。今關中俗呼爲先後,吳楚呼爲妯娌。 又叶後五切,胡上聲。 《揚雄·趙充國圖畫頌》在漢中興,充國作武。赳赳桓桓,亦紹厥後。
切部: 胡口切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