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撇 撇 竖 点 横 折 点 竖 折 横 横 撇 横 撇 点
通,透:貫~。透~。~底。~骨。~悟。響~。 治,開發:“~田為糧”。 毀壞:“~我牆屋”。
ㄔㄜˋ
貫通、通透。 如:「響徹雲霄」、「寒風徹骨」。 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「潘尪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,徹七札焉。」 漢·王充《論衡·紀妖》:「音中宮商之聲,聲徹于天。」 去除。 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「且雖諸侯相見,軍衛不徹,警也。」 《淮南子·主術》:「史書其過,宰徹其膳。」 通「撤」。 毀壞。 《詩經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「徹我牆屋。」 漢·鄭玄·箋:「徹毀我牆屋。」 剝取。 《詩經·豳風·鴟鴞》:「徹彼桑土,綢繆牖戶。」 漢·毛亨·傳:「徹,剝也。」 耕治。 《詩經·大雅·公劉》:「度其隰原,徹田為糧。」 遵循。 《詩經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「天命不徹,我不敢傚。」 漢·毛亨·傳:「徹,道也。」 漢·鄭玄·箋:「言王不循天之政教。」 畢盡、停歇。 唐·杜甫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〉:「自經喪亂少睡眠,長夜霑溼何由徹?」 元·馬致遠〈夜行船·酒病花愁何日徹套·離亭宴煞〉:「蛩吟一覺才寧貼,雞鳴時萬事無休歇,何年是徹?」
ㄔㄜˋ
周代的田賦制度。為十取一的稅法。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「夏后氏五十而貢,殷人七十而助,周人百畝而徹,其實皆什一也。」 漢·趙岐·注:「家耕百畝者徹,取十畝以為賦。」 姓。如元代有徹里。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直列切,音轍。 《說文》通也。 《論語》盍徹乎。 《註》周法,什一而稅,謂之徹。徹,通也,爲天下之通法。 又《廣韻》徹,達也。 《左傳·成十六年》養由基蹲甲而射之,徹七札焉。 《註》發達七札也。 又《集韻》徹,道也。 又剝取也。 《詩·豳風》徹彼桑土。 又治也。 《詩·大雅》徹田爲糧。 《傳》徹,治也。 又去也。 《儀禮·士冠禮》徹筮席。 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軍衞不徹警也。 《周禮·天官·膳夫》卒食以樂,徹于造。 《疏》天子食終徹器之時,作樂以徹之。 又毀也。 《詩·小雅》徹我牆屋。 《箋》徹毀我牆屋也。 又《揚子·方言》徹,列也。 《蔡邕·獨斷》羣臣異姓有功封者,稱曰徹侯,避武帝諱,改曰通侯,或曰列侯也。 又《唐韻》丑列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敕列切,𠀤闡入聲。義同。 《集韻》或作〈足𢾿〉。
切部: 丑列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孟子曰。徹者、徹也。鄭注論語曰。徹通也。爲天下通法也。按詩徹彼桑土。傳曰裂也。徹我牆屋。曰毀也。天命不徹。曰道也。徹我疆土。曰治也。各隨文解之。而通字可以隱栝。古有徹無轍。
葢合三字會意。攵之、而養育之、而行之、則無不通矣。毛傳所謂治也。丑列切。十五部。
疑有譌。鉉本無此四字。
中從鬲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