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tiē     zhān     
注音:ㄊㄧㄝ,ㄓㄢ
部首:
总笔画:9

统一码:U+6017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91060

五笔86:NHKG

仓颉:PYR

五行属性:火

HTML代码:&#24599

CSS代码:\6017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observant; peaceful; submissive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点 点 竖 竖 横 竖 折 横
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tiē

<动>
(1) 平定,平服 [pacify;suppress]。 (2) 如:怗辞(伏罪状词) (3) 贴近 [snuggle close]。 (4) 如:怗马(伏在马上)

词性变化


  tiē  

<形>

(1) 安宁 [peaceful]。 (2) 如:怗息(安定) (3) 安静 [quiet]。 (4) 如:怗然(平静的样子);怗怗竦竦(恭敬肃静的样子);怗怗(安静的样子;驯服的样子)




國語辭典

ㄊㄧㄝ

tiē 

平服、平定。 《公羊传·僖公四年》:「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,卒怗荆,以此为王者之事也。」


ㄊㄧㄝ

tiē 

安静。 《太平广记·卷四五六·余干县令》:「又灌百斛,乃怗然无声。」


ㄓㄢ

zhān 

参见「怗懘 」条。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卯集】
【卯集上】
部首:
总笔画:9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5

《廣韻》《正韻》他協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託協切,𠀤音帖。 《玉篇》服也,靜也。 《公羊傳·僖四年》卒怗荆,以此爲王者之事也。  又《集韻》處占切,音沾。怗滯也。 《禮·樂記》宮商角徵羽,五者不亂,則無怗滯之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