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撇 折 点 折 折 点 折 点 点
仇恨:~恨。恩~。宿~。~仇。~敌。~府(大家怨恨的对象)。~声载道。 不满意,责备:埋(mán )~。抱~。~言。任劳任~。
<名>
(1) 仇恨,怨仇[animosity;enmity] 此百世之怨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 是积怨畜祸也。——《史记·商君列书》 举公义,辟私怨。——《墨子·尚贤》 (2) 怨家[enemy;foe] 外举不辟怨。——《礼记·儒行》
ㄩㄢˋ
责备、怪罪、痛恨。 如:「怨天尤人」、「任劳任怨」。 《论语·里仁》:「事父母几谏,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」 《史记·卷一○七·魏其武安侯传》:「武安由此大怨灌夫、魏其。」
ㄩㄢˋ
仇恨。 如:「结怨」、「宿怨」、「以德报怨」、「恩怨分明」。 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「无怨无德,不知所报。」 《礼记·儒行》:「儒有内称不避亲,外举不避怨。」
ㄩㄢˋ
不满的、哀愁的。 如:「怨言」、「怨妇」、「怨声载道」。 唐·白居易〈杨柳枝二十二韵〉:「乐童翻怨调,才子与妍词。」
ㄩㄢ
(一)之又音。
《唐韻》於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紆願切,𠀤音苑。 《說文》恚也。 《廣韻》恨也。 《增韻》仇也,讎也。 又《集韻》於袁切,音鴛。讎也,恚也。 《禮·儒行》外舉不避怨。 《前漢·黥布傳》恐仇怨妄誣之。 《史記·始皇紀》母家有仇怨,竝阬之。皆平聲讀。或作惌。 又《字彙補》委隕切,音惲。與薀同。 《荀子·哀公篇》富有天下而無怨財,布施天下而不病貧。 《註》怨讀爲蕰言無畜私財。 又叶烏員切,音淵。 《後漢·班彪北征賦》越安定以容與兮,遵長城之縵縵。劇蒙公之疲民兮,爲彊秦乎築怨。 《註》縵音眠。 又叶烏云切,音熅。 《𨻰琳·悼龜賦》參千鎰而不賈兮,豈十朋之所云。通生死以爲量兮,夫何人之足怨。 又叶烏貫切,音腕。 《前漢·敘傳述高祖紀》項羽畔換,黜我巴漢。西土宅心,戰士憤怨。 《精蕰》从命。 《轉注》从心。
切部: 於願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於願切。十四部。
按此篆體葢有誤。集韵、類篇云。古作?。又班馬字類、韵會皆引史記封禪書百姓?其法。字作?。今史記無有如此者。葢古字日卽於亡矣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