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nì     
注音:ㄋㄧˋ
部首:
总笔画:12

统一码:U+60C4

字形分析:上下结构

四角:27334

五笔86:HICN

仓颉:YEP

五行属性:火

HTML代码:&#24772

CSS代码:\60C4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long for; hungry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竖 横 横 竖 撇 点 折 点 点 折 点 点
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

<形>
〈形〉 (1) (形声。从心,弱声。本义:忧思,伤痛) (2) 同本义 [sad] 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 (3) 失意的样子 [disappointed] 自关而西, 秦 晋之间,凡志而不得,欲而不获,高而有坠,得而中亡谓之湿,或谓之惄。——《方言》



國語辭典

ㄋㄧˋ

 

忧思。 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「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」 《文选·张衡·思玄赋》:「温风翕其增热兮,惄郁悒其难聊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卯集】
【卯集上】
部首:
总笔画:12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8

《唐韻》奴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乃歷切,𠀤音溺。 《說文》饑餓也。从心叔聲。一曰憂也。 《詩·周南》惄如調飢。 《毛傳》惄,飢意也。李巡曰:宿不食之飢也。 《箋》惄,思也。 《爾雅疏》恚而不得之思也。 《正義》惄是饑之意,非饑之狀,故傳言饑意,箋以爲思義,相接成也。 《詩·小雅》惄焉如擣。無饑義,故箋但訓爲思。  又《集韻》或作𩚮。 《韓詩》作愵。 《五音集韻》亦作𢞔。  又作南。 《梁𥳑文帝詩》南音悲南弄。上如字,下音惄。  又《集韻》奴沃切,音傉。義同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十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奴歴切

飢餓也。一曰憂也。从心叔聲。《詩》曰:“惄如朝飢。”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飢餓也。
餓當作意。釋言曰。惄、飢也。李巡云。惄、宿不食之飢也。周南傳曰。惄、飢意也。爲許所本。
从心。叔聲。
奴歷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一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