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撇 横 竖 折 横 折 撇 点 点 折 点 点
觉出:~触。~觉。~性。~知(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)。~官。 使在意识、情绪上起反应;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:~动。~想。反~。好~。情~。敏~。~染。~召。~慨。~喟。~叹。自豪~。~人肺腑。百~交集。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:~谢。~恩。~激。~愧。
<名>
(1) 感触;情绪;意念 [thoughts and feelings]。 如:善感;伤感;百感交集;多愁善感;美感;预感;手感;颇有所感;读后感;杂感;观感 (2) 另见 hàn
<动>
(1) 假借为“撼”。摇动 [shake] 夏则雷霆,霹雳之所感也。——枚乘《七发》 又如:感突(冲撞奔突貌);无感(不能撼动);感帨(指男子对女子非礼相陵);感移(谓动摇之使其改变);感动(动摇) (2) 假借为“憾”。怨恨 [hate] 王贪而无信,唯蔡于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。注:“ 楚常恨其不服顺。” 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?——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 又如:释感(化解仇恨);怀感(怀恨);感恨(怨恨,不满);感恚(愤恨) (3) 另见 gǎn
ㄍㄢˇ
震撼。 如:「感動」。 《說文解字·心部》:「感,動人心也。」 《易經·咸卦·彖曰》:「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」 接觸、引起。 如:「感染」。 《紅樓夢·第四二回》:「太夫人並無別症,不過偶感一點風涼。」 覺得。 如:「頗感意外」、「深感不安」。 互相影響、應和。 《易經·咸卦·彖曰》:「天地感而萬物化生。」 傷嘆。 如:「感嘆」。 《文選·陶淵明·歸去來辭》:「善萬物之得時,感吾生之行休。」 唐·杜甫〈春望〉詩:「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。」 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。 如:「感恩」、「感激」、「銘感五內」。 《文選·張華·答何劭詩二首之二》:「是用感嘉貺,寫心出中誠。」 宋·歐陽修〈代贈田文初〉詩:「感君一顧重千金,贈君白璧為妾心。」
ㄍㄢˇ
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。 如:「快感」、「好感」、「百感交集」。 晉· 陸機〈愍思賦·序〉:「故作此賦,以紓慘惻之感。」 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。 如:「幽默感」、「責任感」、「自卑感」、「成就感」。
ㄏㄢˋ
心中不完滿的感覺。 《史記·卷三一·吳太伯世家》:「見舞象箾、南籥者,曰:『美哉!猶有感。』」 通「憾」。
ㄏㄢˋ
振動、搖動。 《詩經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:「舒而脫脫兮,無感我帨兮,無使尨也吠。」 《漢書·卷九七·外戚傳下·孝成班倢伃傳》:「廣室陰兮帷幄暗,房櫳虛兮風泠泠。感帷裳兮發紅羅,紛綷縩兮紈素聲。」 通「撼」。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古禫切,甘上聲。 《廣韻》動也。从心咸聲。 《增韻》格也,觸也。 《易·咸卦》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 又《字彙補》戸坎切。與撼通。 《詩·召南》無感我帨兮。 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𠀤胡紺切。與憾通。恨也。 《左傳·昭十一年》唯蔡於感。 咸有感義,故感字从咸。
切部: 古禫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許書有感無憾。左傳、漢書憾多作感。葢憾淺於怨怒、才有動於心而已。
古禫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"感" 为谜底的谜语
心里满是泪水 (打一汉字)
【解释】 泪水是咸的。
心口上撒盐 (打一字)
心字减一笔 (打一字)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