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横 撇 折 撇 点
<动>
(1) 征伐;进行武装的敌对行动 [war] 毋为戎首,不亦善乎?又何反服之礼之有?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 (2) 又如:戎心(征伐的意图);戎首(攻伐的谋主) (3) 拔除 [pull out] 戎,拔也。——《方言》 (4) 假借为“从”。相助 [assist]
<形>
(1) 假借为“崇”。大 [big] 念兹戎功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烈文》 (2) 又如:戎功(大功);戎弓(大弓);戎丑(大众);戎疾(大害,大难)
<代>
表示第二人称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你们” [you] 戎虽小子,而式弘大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民劳》
ㄖㄨㄥˊ
兵器。 《礼记·月令》:「天子乃教于田猎,以习五戎。」 汉·郑玄·注:「五戎谓五兵:弓矢、殳、矛、戈、戟也。」 兵车。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「梁弘御戎,莱驹为右。」 唐·柳宗元〈岭南节度飨军堂记〉:「其大小之戎,号令之用,则听于节度使焉。」 兵士。 《易经·同人卦·象曰》:「伏戎于莽,敌刚也。」 《国语·吴语》:「王不如设戎,约辞行成,以喜其民,以广侈吴王之心。」 军旅。 如:「投笔从戎」。 唐·皮日休〈白门表〉:「监戎者以闻。上赫然大怒,命大将职正其罪。」 战争。 《书经·说命中》:「惟口起羞,惟甲胄起戎。」 《新唐书·卷一二二·魏元忠传》:「是知大将临戎,以智为本。」 泛指西方的少数民族。 《三国志·卷三五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「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。」 姓。如汉代有戎赐。
ㄖㄨㄥˊ
大。 《诗经·周颂·烈文》:「念兹戎功,继序其皇之。」 汉·毛亨·传:「戎,大。」
ㄖㄨㄥˊ
你、汝。 《诗经·大雅·民劳》:「戎虽小子,而式弘大。」 汉·郑玄·笺:「戎,犹女也。」
《唐韻》如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而融切《正韻》而中切,𠀤音絨。 《說文》兵也。 《禮·月令》以習五戎。 《註》五戎,弓殳矛戈戟也。 《周禮·秋官·掌交》九戎之威。 《註》九戎,九伐之戎也。 又兵車名。大曰元戎,小曰小戎。 《詩·秦風》小戎俴收。 又《小雅》元戎十乗。 又《禮·王制》西方曰戎。 又大也。 《詩·周頌》念兹戎功。 《箋》戎功,大功也。 《書·盤庚》乃不畏戎毒于遠邇。 《註》戎毒,大毒也。 《揚子·方言》宋魯𨻰衞謂大曰戎。 又汝也。 《詩·大雅》戎有良翰。 《又》戎雖小子。 《註》汝也。 又相也。 《詩·小雅》烝也無戎。 《傳》戎,相也。 又拔也。 《揚子·方言》江淮南楚之閒謂拔曰戎。 又姓。春秋戎律,漢戎賜,明戎廉。 又《集韻》如蒸切,音仍。與扔通。 《前漢·古今人表》有扔君。或作𢫨。亦省作戎。 又《韻補》叶而主切,音汝。 《詩·大雅》南仲太祖,太師皇父,整我六師,以脩我戎。本作𢦦。俗作〈牛戎〉。
"戎" 为谜底的谜语
斜勾都 (打一字)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