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竖 横 竖 折 横
<名>
〈名〉 (1) 结 [knot] 纽结丁香,掩过芙蓉扣。——王实甫《西厢记》 (2) 又如:系一个扣 (3) 带扣 [buckle]。如:鞋扣 (4) 钮扣 [button]。如:衣扣 (5) 通“筘”。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 [reed]。如:丝丝入扣(比喻做得十分细腻)
<量>
(1) 用于捆扎成束的文件或帐折等物 [loop] 劳佛便取出一扣三千银子往来的庄折。——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 (2) 螺纹的一圈叫一扣。如:拧了三扣
ㄎㄡˋ
牵、勒住。 《说文解字·手部》:「扣,牵马也。」 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「齐侯驾将走邮棠,大子与郭荣扣马。」 套住,把圈环状的东西钩结住。 如:「扣纽扣」、「将门扣上」。 抓住、贴紧。 如:「扣住原则」、「扣紧主题」、「扣人心弦」。 押解、拘留。 如:「扣押」、「扣留」。 《喻世明言·卷四十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》:「那知州姓贺,奉了这项公事,不敢怠慢,即时扣了店主人到来,听四人的口词。」 敲、击。 如:「扣钟」、「扣槃扪烛」。 《荀子·法行》:「扣之,其声清扬而远闻。」 唐·皎然〈寻陆鸿渐不遇〉诗:「扣门无犬吠,欲去问西家。」 通「叩」。 攻打。 如:「扣城不下」。 《封神演义·第五回》:「扣玄关,天昏地暗;击地户,鬼泣神钦。」 扳动。 如:「打靶时,枪托抵住肩窝,瞄准准星,用食指扣动扳机。」 戴上、施加。 如:「他不知不觉被扣上一个罪名。」、「武大郎被扣了顶大绿帽。」 减掉、减去。 如:「扣钱」、「扣分」、「扣进度」、「七折八扣」。 一种烹饪方法。将主要材料处理好,依序装入碗里,再加上佐料或调味料等,蒸或炖至熟透,吃时再倒盖于碗盘中。 如:「梅干扣肉」、「南乳扣肉」。
ㄎㄡˋ
用来钩结的环状物。如:「钮扣」、「鞋扣」、「绳扣」、「领扣」。也作「扣」。 减算价钱的比例数。 如:「折扣」。
《唐韻》苦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𠋫切,𠀤音𡨥。擊也。 《晉書·張華傳》吳郡臨平岸,出一石鼓,華曰:可取蜀中桐材,刻爲魚形,扣之則鳴矣。 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苦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后切,𠀤音口。義同。 又《說文》牽馬也。 本作𢼒。通作叩。
切部: 丘后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周禮田僕。凡田、王提馬而走。諸矦晉。大夫馳。注曰。提猶舉也。晉猶抑也。使人扣而舉之抑之皆止奔也。馳放不扣。史記。伯夷、叔齊扣馬而諫。
苦后切。四部。
"扣" 为谜底的谜语
吃一半扔一半 (打一汉字)
【解释】 扔的一半是提手,吃的一半是口,所以是扣。
手裂了一道口子 (打一字)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