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竖 横 横 横 撇 点
<名>
(1) 旁,旁侧 [side]。如:扶枝(旁枝) (2) 古代妇女肃拜行礼的一种动作 [solemn courtesy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] 拜,于妇人为扶自抽扶而上下也。——《释名》 (3) [量]∶古代长度计算单位。相当于四指并列的宽度 [fourfinger width] 故上失扶寸,下得寻常。——《韩非子》 (4) 姓
ㄈㄨˊ
用手支持,使人、物或自己不倒。 如:「扶老携幼」、「搀扶」。 《荀子·劝学》:「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」 《三国演义·第五○回》:「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。」 帮助、辅佐。 如:「济弱扶贫」。 《战国策·宋卫策》:「若扶梁伐赵,以害赵国,则寡人不忍也。」 《水浒传·第六三回》:「天地咸扶,鬼神共佑。」 倚、仗。 《汉书·卷一·高帝纪上》:「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,告谕秦父兄。」 《新唐书·卷八五·窦建德传》:「大王奋布衣,起漳南,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,以能杖顺扶义,安四方也。」 护送。 如:「扶灵」。 唐·杜甫〈别蔡十四著作〉诗:「主人薨城府,扶榇归咸秦。」 循、沿。 三国魏·曹植〈仙人篇〉:「玉树扶道生,白虎夹门枢。」 晋·陶渊明〈桃花源记〉:「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」
ㄈㄨˊ
姓。如汉代有扶嘉。
《唐韻》防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馮無切《正韻》逢夫切,𠀤音符。 《說文》佐也。一曰相也。 《揚子·方言》護也。 《郭璞註》扶挾將護。 《論語》顚而不扶。 《前漢·高祖紀》不如更遣長者,扶義而西。 《註》以義自助也。 又緣也。 《晉語》侏儒扶盧。 又州名。扶州在隴右,唐屬山南道。 又澤名。 《前漢·地理志扶柳縣註》地有扶澤,澤中多柳。 又姓。 《前漢·藝文志》傳魯論語者,魯扶卿。 又《集韻》與芙通。扶蕖,荷也。 又與𩖬通。大風也。 又《唐韻》甫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風無切,𠀤音夫。 《禮·投壺》籌,室中五扶,堂上七扶,庭中九扶。 《註》鋪四指曰扶。通作膚。 《公羊傳·僖三十一年》觸石而出,膚寸而合。 《註》側手曰膚,按指曰寸。 又幼小貌。 《揚子·太𤣥經》赤子扶扶。 又《集韻》蓬逋切,音蒲。與匍同。手行也。 《左傳·昭二十一年》扶伏而擊之。 《註》伏,蒲北反。 《禮·檀弓》詩云:扶服救之。 《陸氏音義》作匍匐,音同。 又《前漢·天文志》晷長爲潦,短爲旱,奢爲扶。 《註》鄭氏曰:扶當爲蟠,齊魯之閒聲如酺酺,扶聲近蟠,止不行也。晉灼曰:扶,附也,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。 又叶房尤切,音浮。 《陸雲·答兄詩》昔我先公,爰造斯猷。今我六蔽,匪崇克扶。
切部: 防無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左俗本改作佐。非。左下曰。手相助也。
防無切。五部。
"扶" 为谜底的谜语
一手撑破天 (打一汉字)
【解释】 手是“扌”,撑破天是“夫”字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