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dǒu     
注音:ㄉㄡˇ
部首:
总笔画:8

统一码:U+6296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54000

五笔86:RUFH

仓颉:QYJ

规范编号:54

五行属性:火

HTML代码:&#25238

CSS代码:\6296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tremble, shake, rouse; give shake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横 点 点 横 竖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dǒu   ㄉㄡˇ

振动,甩动:~去身上的土。 哆嗦,战栗:发~。颤~。 〔~擞〕振作,振奋,如“~~精神”。 称人突然发迹而有钱有势(多含讥讽意):这两年~起来了。


tremble, shake, rouse; give shake
schütteln (V)​,zittern (V)
trembler,frissonner,frémir,secouer,remonter le moral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dǒu

<动>
(1) (形声。从手,斗声。本义:抖擞) (2) 振动;甩动 [quiver;shake]。如:抖了抖翅膀;抖搜(同“抖擞”。振作[精神]) (3) 颤动,哆嗦 [shiver]。如:吓得浑身乱抖;抖索索(哆嗦);抖抖瑟瑟(抖抖簌簌,抖抖擞擞,抖索。颤抖);抖搐(颤抖抽搐);发抖;浑身直抖 (4) 把隐讳的事情揭露出来 [reveal;expose;bring to light]。如:抖漏(揭露);抖落(揭露);抖风(走露风声) (5) 振作 [enliven;rouse] 抖起精神 (6) 讽刺人突然得势或生活水平突然提高 [get on in the world]。如:抖落(挥霍而败落) (7) 讽刺或骂人耍威风 [mock or scold to win over]。如:抖威风;抖毛儿(野兽发威时往往抖动身上的毛,故骂人或开玩笑称人耍威风是抖毛儿);抖积伶儿(卖弄聪明)



國語辭典

ㄉㄡˇ

dǒu 

颤动。 如:「发抖」、「颤抖」。 《儿女英雄传·第一三回》:「把个管狱的典史,登时吓得浑身乱抖。」 振动。 如:「抖落一身的灰尘。」 《儿女英雄传·第四回》:「谁想那女子放下石头,把手上、身上的土,拍了拍抖了抖。」 振奋、鼓起。参见「抖擞 」条。 俗称得志、得意为「抖」。多含讽刺的意味。 如:「靠著逢迎拍马的技俩,没几年他便抖起来了。」 《红楼梦·第六○回》:「你老把威风抖一抖,以后也好争别的礼。」 揭穿。 如:「事情抖开了,对大家都没有好处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卯集】
【卯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8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4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𠀤當口切,音斗。抖擻,舉貌。 《揚子·方言》東齊曰鋪頒,猶秦晉言抖藪也。 《郭璞註》謂抖藪舉索物也。詳擻字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