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竖 横 撇 折 横 折 点
ㄉㄧˇ
顶、支撑。 如:「手抵著下巴。」、「用根棍子把门抵住。」 挡、抗拒。 《水浒传·第六三回》:「如今宋江领了兵围城,贼寇浩大,不可抵敌。」 价值相当,可互相顶换。 如:「抵债」、「一命抵一命」。 唐·杜甫〈春望〉诗:「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」 互相抵消。 如:「收支相抵」。 宋·晏殊〈清平乐·春花秋草〉词:「总把千山眉黛扫,未抵别愁多少。」 到达。 如:「安抵家门」、「行抵某处」。 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:「遂从井陉抵九原。」 冲突、触犯。 如:「你的话前后相抵,矛盾极了!」 《汉书·卷四·文帝纪》:「此细民之愚,无知抵死,朕甚不取。」 通「牴」。 投掷。 《文选·张衡·东京赋》:「藏金于山,抵璧于谷。」
ㄉㄧˇ
大抵:总括之词。 如:「其余情,大抵如此。」
ㄓˇ
击、轻敲。 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「于是乃摩燕乌集阙,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,抵掌而谈。」 南朝宋·鲍照〈拟行路难〉一八首之一:「愿君裁悲且减思,听我抵节行路吟。」
《唐韻》都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典禮切,𠀤音邸。 《說文》擠也。 又觸也。 《前漢·禮樂志》習俗薄惡,民人抵冒。 《註》抵,忤也,冒犯也。 又當也。 《史記·高祖紀》傷人及盜抵罪。 《註》謂使各當其罪。 《前漢·武帝紀》元封三年,作角抵戲。 《註》兩兩相當,角力角技藝射御,故名角抵。 又與觝通。 《張騫傳》又作角氐。 又至也。 《前漢·杜延年傳》或抵其罪法。 《註》特致之於罪法。 又《禮·樂志》草木零落,抵冬降霜。 又歸也。 《前漢·項籍傳》抵櫟陽史司馬欣。 《註》相歸抵也。亦通作邸。 又拒也。 《前漢·梁平王傳》抵讕置辭。 又《田延年傳》延年抵曰:無有是事。 《註》抵,拒諱也。 又擲也。 《後漢·禰衡傳》劉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,衡見之,毀以抵地。 又大抵,猶言大凡。 《史記·酷吏傳》大抵盡詆以不道。 《漢書》作大氐。 《註》大歸也。 又《集韻》或作掋。 又直皆切,音㜨。亦擠也。 又《韻會》掌氏切《正韻》諸氏切,𠀤音紙。同扺。擊也。 《戰國策》蘇秦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,抵掌而談。 《前漢·朱博傳》奮髥抵几。詳扺字註。
切部: 丁礼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排而相歫也。
丁禮切。十五部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