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竖
在文书、契约上签名或画记号:画~。签~。 把财物交给人作保证:~租。~金。~当(dàng)。典~。 拘留:看(kān )~。拘~。~禁。 跟随看管:~送。~运。 同“压”,用于“押宝”、“押队”、“押韵”。 姓。
<名>
作为凭信而在公文、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符号 [signature]。如:阿Q画了押就给毙了
ㄧㄚ
以财物作为保证,抵借财物。 如:「抵押」、「典押」、「早上借扩音器时,把学生证押在视听中心了。」 《红楼梦·第七二回》:「把我那个金项圈拿出去,暂且押四百两银子。」 拘留。 《水浒传·第五三回》:「取一面大枷钉了,押下大牢里去。」 跟随看管。 《老残游记·第二○回》:「将许吴二人都用绳子缚了,陶三押著解到历城县衙门口来。」 掌管。 《新唐书·卷四七·百官志二》:「(中书舍人)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,佐宰相判案。」 《辽史·卷五一·礼志四》:「宣徽使押殿前班起居毕,卷班。」 压制、搁置。 如:「公文押在他手里。」 下赌注。 如:「押宝」。
ㄧㄚˊ
在公文、契约或供词上签署。 《水浒传·第六回》:「次早,清长老升法座,押了法帖,委智深管菜园。」 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一○》:「待敝友们都押了花字,一同作个见证。」
ㄧㄚˊ
在文件或簿册上所签的名字或符号,以用作证明。 如:「画押」、「签押」。 《红楼梦·第一二回》:「他两个作好作歹,只写了五十两银子,画了押。」
《唐韻》烏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乙甲切,𠀤音壓。署也。今人言文字押署是也。 《文字指歸》押字才能也。 《唐書·百官志》中書省舍人,以六員分押尚書六曹,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。 《通典》中書舍人謂之六押。 又歐陽脩曰:俗以草書名爲押字。 又《集韻》按也。一曰管拘也。 《唐書·百官志》朝會,監察御史二人押班。 又押衙,官名。唐武臣衙官。 又詩賦用韻曰押。言押者,壓也。 又與壓通。 《韓愈詩》故將臺榭押城闉。 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古狎切,音甲。輔也。 《增韻》檢束也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轄甲切,音狎。義同。 《前漢·揚雄傳》蠢迪檢押。 《註》檢押,猶隱括也,言動由檢押也。 又與狎通。 《前漢·息夫躬傳》羽檄重迹而押至。 《註》相因而至也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