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hǐ     
注音:ㄓˇ
部首:
总笔画:10

统一码:U+6307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52061

五笔86:RXJG

仓颉:QPA

规范编号:49

五行属性:金

HTML代码:&#25351

CSS代码:\6307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finger, toe; point, indicate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横 撇 折 竖 折 横 横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zhǐ   ㄓˇ

手伸出的支体(脚趾亦作“脚指”):手~。巨~(大拇指)。~甲。~纹。~印。屈~可数。 量词,一个手指的宽度:下了三~雨。 (手指或物体尖端)对着,向着:~着。~画。~南针。~手画脚。 点明,告知:~导。~引。~正。~责。~控(指名控告)。~摘。~挥。~日可待。 直立,竖起:令人发(fà)~(形容极为愤怒)。 意向针对:~标。~定。 古同“旨”,意义,目的。


finger, toe; point, indicate
zeigen, weisen (V)​,Finger (bio.)​
doigt,indiquer,compter sur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zhǐ

<名>
(1) 手指。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[finger] 指,手指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骈拇枝指。——《庄子·骈拇》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,指其顶者愈众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 指如削葱根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两鬓苍苍十指黑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 以指叩门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 虽人有百手,手有百指,不能指其一端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 (2) 又如:指下(手指按下,比喻诊脉看病);伸手不见五指;屈指可数;指甲,指爪(指纹痕迹,手指尖端,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);指尺(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);指掌(手指和手掌);指语(哑语的一种,以手指形状、姿势表示拼音字母) (3) 足指也叫做指 [toe] 乃扪足曰:“虏中吾指。”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 (4) 近代误写作“趾” (5) 意旨;意向 [intention] 其指极大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 承从天之指。——《管子·侈靡》。注:“指,意也。” 大将军阴受上指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传》 乃论六家之要指。——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 (6) 又如:指约(旨意简约);指略(要旨);指象(天以景象示意);指意(指意,意向) (7) 一个手指的宽度 [finger breadth;digit]。如:肝大三指;二指宽

词性变化


  zhǐ  

<动>

(1) 指向;指着 [point at;point to]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伤仲永》 微指左公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 不能指其一端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 右手指卷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 (2) 又如:指景(指着太阳,“指日心誓,叹以自明也”);指天誓日(指着天、日发誓,表明心迹);指东划西(指手划脚做手势) (3) 指定 [appoint] 望路殊未穷,指期今已促。——唐· 杜德舆《奉使宜春渡新淦江》 (4) 又如:指省(由官员出一笔钱,免去抽签,自己指定任职省分);指克(指定期限);指配(指定许配) (5) 指示 [instruct] 辞也者,各指其所也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上》 (6) 又如:指麾(发令调度;指挥);指受(指注。受命,指示,指点);指办(指派办理);指裁(指示,裁夺) (7) 指点 [show how] 指迷团灵心讲射,擅巧技妙算谈天。——《镜花缘》 (8) 又如:指顾(手指目顾);指受(指点;传授);指诀(指点要诀);指告(指点晓谕);指喻(指正告知) (9) 指责 [censure] 里谚曰:“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。”——《汉书·王嘉传》 (10) 又如:指搠(指指点点;指手画脚);指切(指摘;指责);指首(指名告发);指怒(议论指斥) (11) 诬指 [frame sb.] 洒家又不曾杀你,你如何拿住洒家,妄指平人。——《水浒全传》 (12) 又如:指攀(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);妄指(无证诬告) (13) 阐明,陈述 [state]。如:指宜(指事类情。阐明,阐述整理);指申(指陈,指言;陈述,指明)


  zhǐ  

<形>

(1) 竖起 [vertical] 发尽上指冠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 头发上指,目眥尽裂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(2) 又如:直指(笔直指向);指冠(头发直竖) (3) 通“旨”。美好 [fine] 不时宜,不敬交,…,虽指,非礼也。——《荀子》




國語辭典

ㄓˇ

zhǐ 

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。 如:「手指」。 唐·白居易〈新乐府·卖炭翁〉:「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」 一个指头的宽度称为「一指」。 如:「三指宽的距离」。 用意、主旨。 如:「言近指远」。 《书经·盘庚上》:「王播告之修,不匿厥指。」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「愿闻其指。」


ㄓˇ

zhǐ 

用手指示。 唐·李白〈陌上赠美人〉诗:「遥指红楼是妾家。」 朝向、对著。 如:「时针正指九点。」、「狙击手把枪管指向甘迺迪。」 《吕氏春秋·审分览·知度》:「非其人而欲有功,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,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。」 希望、依赖。 如:「指望」、「这老太太就指著她儿子养活呢!」 斥责。 《吕氏春秋·恃君览·行论》:「故布衣行此,指于国,不容乡曲。」 《汉书·卷八六·王嘉传》:「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。」 直立、翘起来。 如:「令人发指」。 《史记·卷七·项羽本纪》:「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卯集】
【卯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10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6

《唐韻》職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軫視切,𠀤音旨。 《說文》手指也。 《易·說卦》艮爲指。 《疏》取其執止物也。 《左傳·宣四年》子公之食指動。 《疏》一巨指,二食指,三將指,四無名指,五小指。  又《定十四年》以戈擊闔廬傷將指。 《註》足,大指也。言其將領諸指。足之用力,大指居多。手之取物,中指爲長。故足以大指爲將,手以中指爲將。  又《廣韻》斥也。 《易·繫辭》辭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 《疏》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。  又示也。 《禮·玉藻》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。 《前漢·蕭何傳》發蹤指示獸處者,人也。 《註》指示者,以手指示之。  又《增韻》指麾也。 《禮·曲禮》六十曰耆指使。 《註》指事使人也。 《前漢·賈誼傳》頤指如意。 《註》但動頤指麾,則所欲皆如意。  又直指,官名。 《前漢·武帝紀》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,衣繡衣,杖斧,分部,逐捕羣盜。  又與旨恉通。意向也。 《書·盤庚》王播告之修,不匿厥指。 《前漢·孔光傳》不希指苟合。 《註》希望天子之旨意也。  又歸趣也。 《孟子》言近而指遠者,善言也。 《前漢·河閒獻王傳》文約指明。 《註》指,謂義之所趨,若人以手指物也。  又美也。 《荀子·大略篇》不時宜,不敬交,不驩欣,雖指非禮也。 《集韻》或从月作脂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十二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職雉切

手指也。从手旨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手指也。
手非指不爲用。大指曰巨指、曰巨擘。次曰食指、曰啑鹽指。中曰將指。次曰無名指。次曰小指。叚借爲恉心部曰。恉、意也。
从手。旨聲。
職雉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