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hèn     
注音:ㄓㄣˋ
部首:
总笔画:11

统一码:U+632F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51032

五笔86:RDFE

仓颉:QMMV

规范编号:49

五行属性:火

HTML代码:&#25391

CSS代码:\632F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raise, excite, arouse action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横 横 撇 横 横 折 撇 点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zhèn   ㄓㄣˋ

搬动,挥动:~动。~荡。~幅。~臂。~聋发聩(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)。 奋起,兴起:~奋。~作。~兴(xīng )。~~有辞。 古同“赈”,救济。 古同“震”,威震。


raise, excite, arouse action
aufreizen, wachrufen ,Zhen (Eig, Fam)
agiter,exciter,stimuler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zhèn

<动>
(1) (形声。从手,辰声。本义:赈济;救济) (2) 同本义 [relieve] 振,举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振,救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言》 三曰振穷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 踣弊不振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 君子以振民育德。——《易·蛊》。 (3) 又如:振恤(赈济);振贷(赈济);振业(救济之使有产业);振穷(救助困穷的人) (4) 挽救;救治 [remedy; save; rescue]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,则忘不可振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。 (5) 又如:振理(救治);振除(救治) (6) 抖动;摇动 [vibrate;shake] 振,动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一》 举若振槁。——《史记·礼书》 蛰虫始振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 六月莎鸡振羽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 果敢而振。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 必振衣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 迁我如振落叶。——明· 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 振衣裳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宗毅公逸事》 (7) 。又如:振玉(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);振讯(抖动);振掉(动摇;震动);振董(振动);振落(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);振摆(抖动) (8) 举起;挥动 [hold up; brandish] 振长策而御宇内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 然陵振臂一呼,创病皆起。——李陵《答苏武书》。 (9) 又如:振羽(鼓翅);振豪(竖起的细毛) (10) 通“震”。震憾;震惊 [astound] 被抑枉而自诬,事无苦而振慑者,怯人也。——《抱朴子·行品》 如有地动,尊则振龙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 (11) 又 振声激扬。 振之以威怒。——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。 (12) 又如:振主(臣下震动君主);振色(震怒变色);振怒(震怒);振恐(震惊;恐惧);振悚(震惊) (13) 整治,整顿 [reorganize] 班师振旅。——《书·大禹谟》。 (14) 又如:振兵(整顿部队);振旅(整顿部队);振饬(整顿);振举(整顿恢复);振核(整顿考核);振容(整容);振饰(整理修饰) (15) 振作;奋起 [stir oneself to action] 蹶而不复振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。 (16) 又如:振顿(振作);振举(振作;整顿);振矜(振作;自尊);振起(兴起;奋起) (17) 消除 [abandon] 贤者死忠以振疑,百姓寓焉。——《管子》。 (18) 又如:振耻(除去耻辱);振蛊(清除积弊) (19) 发出;生长 [sprout; grow] 木体实而花萼振。——刘勰《文心雕龙》



國語辭典

ㄓㄣˋ

zhèn 

举起。 《文选·贾谊·过秦论》:「振长策而御宇内,吞二周而亡诸侯。」 唐·王勃〈上刘右相书〉:「朽索充羁,不收奔马之逸;轻缗振网,或随吞舟之势。」 摇动、抖动。 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「五月斯螽动股,六月莎鸡振羽。」 《楚辞·王襃·九怀·尊嘉》:「秋风兮萧萧,舒芳兮振条。」 奋发。 如:「士气大振」、「萎靡不振」。 震撼。 如:「威振天下」。 唐·孟郊〈感怀〉诗八首之一:「秋气悲万物,惊风振长道。」 通「震」。 发放、开放。 《左传·文公十六年》:「自庐以往,振廪同食。」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:「夫水性虚而论漪结,木性实而花萼振,文附质也。」 救济、救助。 《礼记·月令》:「命有司发仓廪,赐贫穷,振乏绝。」 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「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,祸必不振矣。」 通「赈」。


ㄓㄣˋ

zhèn 

姓。如宋代有振纪。


ㄓㄣ

zhēn 

参见「振振」(二)​条。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卯集】
【卯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11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7

《唐韻》章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刃切,𠀤音震。 《說文》舉救也。 《增韻》拯也。 《易·蠱象》君子以振民育德。 《註》濟民養德也。 《禮·月令》振乏絕。 《前漢·元帝紀》振業貧民。 《註》振起之,令有作業。  又《說文》一曰奮也。 《廣韻》裂也,又動也。 《易·恆卦》振恆。 《禮·月令》孟春蟄蟲始振。 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祭,五曰振祭。 《註》至祭之末,但擩肝鹽中振之,謂將食者旣擩,必振乃祭也。 《爾雅·釋言》振,訊也。 《註》當作迅。謂奮迅。  又同震。 《戰國策》燕王振怖大王之威。 《史記·五帝紀》振驚朕衆。  又整也。 《禮·曲禮》振書端,書於君前。 《疏》振,拂去塵也,臣不豫愼,將文書簿領於君前,臨時乃拂整也。  又發也。 《左傳·文十六年》振廩同食。 《莊子·田子方》是必有以振我也。  又收也。 《禮·中庸》振河海而不洩。 《孟子》金聲而玉振之也。 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中春敎振旅。 《註》兵入收衆專於農也。◎按書傳云:振旅言整衆。  又止也。 《詩·小雅》振旅闐闐。 《箋》戰止將歸。  又振旅伐鼓。振,猶止也。  又《爾雅·釋言》振,古也。 《詩·周頌》振古如兹。 《箋》振亦古也。  又鳥羣飛貌。 《詩·周頌》振鷺于飛。  又州名。 《寰宇記》瓊州府有崖州,唐武德五年改振州。  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𠀤之人切,音眞。厚也。 《詩·周南》宜爾子孫振振兮。 《傳》仁厚也。 《又》振振公子。 《傳》信厚也。  又盛貌。 《左傳·僖五年》均服振振。  又上聲。 《集韻》《正韻》𠀤止忍切,音軫。與袗通。襌也。 《禮·玉藻》振絺綌,不入公門。  又叶諸延切,音旃。 《𨻰琳·柳賦》救斯民之絕命,擠山岳之隕顚。匪神武之勤恪,幾踣斃之不振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十二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章刃切

舉救也。从手辰聲。一曰奮也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舉救之也。
之字依韵會補。諸史籍所云振給、振貣是其義也。凡振濟當作此字。俗作賑、非也。匡謬正俗言之詳矣。
从手。辰聲。
章刃切。十三部。
一曰奮也。
此義則與震略同。采


谜语

"振" 为谜底的谜语

  1. 徒手缚苍龙 (打一字)

  2. 携手走进龙年 (打一汉字)

  3. 【解释】 携手=扌,龙年=辰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