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竖 横 折 点 撇 撇 点 横 横 撇 点
<名>
(1) 准则;原则 [criterion] 先圣后圣,其揆一也。——《孟子·离娄下》 (2) 又如:千载一揆 (3) 事务;政事 [affairs] 纳于百揆,百揆时叙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 (4) 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,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 [prime minister]。如:揆路(宰相之位,内阁);揆衡(宰相)
ㄎㄨㄟˊ
揣测、审度。 如:「揆其用心」、「揆情度理」。 《说文解字·手部》:「揆,度也。」 宋·欧阳修〈江邻几文集序〉:「余窃不自揆,少习为铭章,因得论次当世贤大夫功行。」 清·多尔衮〈致史可法书〉:「揆诸情理,岂可谓平!」 掌管。 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「尧举八恺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,地平天成。」 《辽史·卷三一·营卫志·序》:「其人土著而居绥服之中,外奋武卫,内揆文教,守在四边。」
ㄎㄨㄟˊ
道理。 《孟子·离娄下》:「先圣后圣,其揆一也。」 唐·李白〈比干碑〉:「殊涂而一揆,异行而齐致。」 政事、事务。 《书经·舜典》:「纳于百揆,百揆时叙。」 《后汉书·卷五九·张衡传》:「百揆允当,庶绩咸熙。」 统理国政的官员、职位。如古代称宰相为「首揆」,近代则称内阁总理或相当内阁总理的官职为「阁揆」。 《晋书·卷一九·礼志上》:「桓温居揆,政由己出。」
ㄎㄨㄟˇ
(一)之又音。
《唐韻》求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巨癸切,𠀤葵上聲。 《說文》葵也。 《爾雅·釋言》度也。 《易·繫辭》初率其辭而揆其方。 《註》循其辭,以度其義。 《詩·鄘風》揆之以日。 《史記·律書》癸之爲言揆也,言萬物可揆度,故曰癸。 又百揆,官名。 《書·舜典》納于百揆。 《傳》納舜于此官,揆度百事也。 《後漢·百官志註》百揆,堯初別置,周更名冢宰。 又《正字通》渠惟切,音葵。字彙闕平聲,非。◎按唐韻,集韻諸書,揆字止收紙韻,不入支韻。經典釋文亦無平聲,从舊可也。本作𢲕。
切部: 求癸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各本作葵也。今依六書故所據唐本正。度者、法制也。因以爲揆度之度。今音分去入。古無二也。小雅。天子葵之。傳曰。葵、揆也。謂叚葵爲揆也。
求癸切。十五部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