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yǎn     
注音:ㄧㄢˇ
部首:
总笔画:13

统一码:U+63DC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58046

五笔86:RWGA

仓颉:QOMT

五行属性:金

HTML代码:&#25564

CSS代码:\63DC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cover up; take by force, shut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横 撇 点 横 竖 折 横 横 撇 竖
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yǎn

<动>
(1) 通“掩”。捕取;袭取 [take] 揜,自关以东,取曰揜,一曰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诸侯不揜群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 揜禽旅。——《谷梁传·昭公八年》 揜群雅。——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 取之不围泽,不揜群。——汉· 刘向《说苑·修文》 (2) 又如:揜群(捕取兽群) (3) 遮蔽;掩藏 [cover;hide] 广轮揜坎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 出入相揜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 忽见一个人揜揜缩缩,在那瓜地中。——《二刻拍案惊奇》 (4) 又如:揜覆(遮盖);揜著(掩饰自己的坏处,显示自己的好处);揜眼(眼罩);揜匿(遮掩) (5) 承袭 [inherit] 教诲开导成王,使谕于道,而能揜迹于 文武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 (6) 又如:揜迹(承袭先辈的事业) (7) 通“掩”。夺去 [seize;take by force] 见寝石,以为虎也。惧揜其气也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泛论》



國語辭典

ㄧㄢˇ

yǎn 

捕取。 《文选·曹植·七启》:「曳文狐,揜狡兔,捎鹔鷞,拂振鹭。」 遮蔽。 《礼记·聘义》:「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。」 唐·魏征〈理狱听谏疏〉:「此犹捕雀揜目,盗钟而揜耳者,祇以取诮,将何益乎?」 通「掩」。 夺。 《淮南子·泛论》:「怯者夜见立表,以为鬼也;见寝石,以为虎也;惧揜其气也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卯集】
【卯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13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9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衣檢切《正韻》於檢切,𠀤淹上聲。 《說文》自關以東謂取曰揜。 《揚子·方言》揜𡩡,取也。關東曰揜,關西曰𡩡。一曰覆也。 《禮·禮器》豚肩不揜豆。  又《聘義》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。  又困迫也。 《易·困彖》困剛揜也。 《禮·表記》篤以不揜。 《疏》君子篤厚行於善道,不使揜逼而被困迫也。  又《揚子·方言》滅也。吳揚曰揜。  又揜然,疾歸貌。 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》揜乎反鄉。  又《唐韻》烏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烏感切,𠀤庵上聲。手揜物也。 《韻會》與掩同。互詳掩字註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十二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衣檢切

自關以東謂取曰揜。一曰覆也。从手弇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自關以東取曰揜。
取上俗本有謂字。今依宋本。方言曰。掩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