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chōu     zǒu     
注音:ㄔㄡ,ㄗㄡˇ
部首:
总笔画:14

统一码:U+640A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57027

五笔86:RQBT

仓颉:QPUU

五行属性:金

HTML代码:&#25610

CSS代码:\640A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pluck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横 撇 折 折 竖 撇 撇 折 折 竖 撇
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chōu

<动>
(1) 用五指拨弄[乐器][play musical instrument;pluck]。如:搊弹;搊琵琶;搊弹家(唐代学习 弹唱的宫女) (2) 用手指(或带齿的东西)在物体上划过 [stroke] 山羊毳绒亦分两等:一曰搊绒,用梳栉搊下,打线织帛。——《天工开物》 (3) 〈方〉∶搀扶 [support sb.with one’s hand]。如:搊扶(搀扶) (4) 〈方〉∶从器具的一端或一侧用力使它翻倒 [turn over]。如:把箱子搊过来 (5) [support]〈方〉搀扶 宝宝摔倒了,妈妈赶忙把他搊起来 (6) 迎合,凑合 [cater to]。如:搊趣(凑趣);搊搊(逗趣,凑合趣味)

词性变化


  chōu  

<形?>

固执 [obstinate]。如:搊搜(搊扎。卤莽;顽固);搊搊搜搜(精神抖擞)




國語辭典

ㄔㄡ

chōu 

用手指拨弄乐器。 如:「搊琵琶」。 元·张可久〈凭栏人·江水澄澄江月明〉曲:「江水澄澄江月明,江上何人搊玉筝。」 束紧。 如:「搊带」。 唐·陆龟蒙〈新夏东郊闲泛有怀袭美〉诗:「经略彴时冠暂亚,佩笭箵后带频搊。」 搀扶。 《金瓶梅·第二一回》:「这个李大姐只相个瞎子,行动一磨趄子就倒了;我搊你去,倒把我一脚𨃓在雪里。」 翻、掀。 如:「将箱子搊过来。」 《醒世姻缘传·第四○回》:「说著,打发婆子上了骡子,给他搊上衣裳。」 编造、胡诌。 《醉醒石·第八回》:「又搊一个笑话,用著两句浣纱曲子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卯集】
【卯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14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10

《唐韻》楚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初尤切《正韻》楚蒐切,𠀤音篘。 《博雅》拘也。 《六書故》五指摳㩜也。 《廣韻》手搊也。 《唐書·禮樂志》五弦如琵琶而小,舊以木撥彈,樂工裴神符初以手彈,後人習爲搊琵琶。 《又》西涼伎高麗伎有搊箏。  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𠀤側九切,篘上聲。持也。或作𢫧。  又扇別名。  又莊俱切,音。解也。俗作𢬆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