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bò     bāi     
注音:ㄅㄛˋ,ㄅㄞ
部首:
总笔画:17

统一码:U+64D8

字形分析:上下结构

四角:70502

五笔86:NKUR

仓颉:SJQ

规范编号:54

五行属性:水

HTML代码:&#25816

CSS代码:\64D8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thumb; break, tear open, rip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折 横 撇 竖 折 横 点 横 点 撇 横 横 竖 撇 横 横 竖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  ㄅㄛˋ

大拇指:~画(计划,布置。亦作“擘划”)。~窠(指在印章或石碑上用直线划出来的方格子,以使刻写的字整齐)。巨~(喻杰出的人物)。~肌分理(喻分析事理很缜密)。


其它字义


 

bāi   ㄅㄞˉ

同“掰”。

thumb; break, tear open, rip
ouvrir,briser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

<名>
(1) (形声。从手,辟声。本义:大拇指) 同本义 [thumb] 于齐国之士,吾必以 仲子为巨擘焉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 (2) 又如:擘指(大拇指)

词性变化


   

<动>

〈动〉 (1) 分开;剖裂 [open;divide] 乃擘青天而飞去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 (2) 又如:擘开(裂开,切开);擘窠书(大字的通称口擘窠,原指篆刻印章时加以分格,以便匀排);擘析(分析,剖析) (3) 拨弹琴弦的指法。用拇指抬弦称擘。引申为弹奏 [play] 若论弹琴擘阮,前后绝伦。——董解元《西厢记》 (4) 又如:擘阮(谓弹琴) (5) 砍,劈击 [cut]。如:擘面(扑面,迎面);擘头子(劈头) 擗 (6) 另见 pǐ




國語辭典

ㄅㄛˋ

 

大拇指。 《尔雅·释鱼》:「蝮虺,博三寸,首大如擘。」 晋·郭璞·注:「头大如人擘指。」 比喻特别优秀的人物。 如:「巨擘」。


ㄅㄛˋ

 

分开、分裂。 唐·白居易〈长恨歌〉:「钗留一股合一扇,钗擘黄金合分钿。」 宋·吴文英〈祝英台近·翦红情〉词:「玉纤曾擘黄柑,柔香系幽素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卯集】
【卯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17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13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博厄切,音蘗。 《說文》撝也。 《廣韻》分擘也。 《禮·內則》塗皆乾擘之。 《疏》擘,去。乾,塗也。 《李白詩》巨靈擘太華。  又《說文》大指也。 《孟子》吾必以仲子爲巨擘焉。  又挽擘也。弓弩手張曰擘,足踏曰蹶。  又《揚子·方言》擘,楚謂之紉。  又《集韻》蒲歷切,音甓。亦大指也。  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毗亦切。與擗同。 《六書故》借用捭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十二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博戹切

撝也。从手辟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撝也。
禮記。燔黍捭豚。釋文云。捭?麥反。注作擗。又作擘。皆同。按卑聲辟聲皆在十六部。故記作捭。注作擘。今注亦作捭矣。擘豚、謂手裂豚肉也。又周禮瓬人注曰。薜讀如藥黃檗之檗。破裂也。按薜乃擘之叚借。西京賦云。剖析豪釐。擘肌分理。李善引周禮注作擘。豈其所據與今不同歟。內則曰。塗皆乾擘之。喪大記。絞一幅不辟。內則。麕爲辟雞。皆假辟爲擘也。若孟子以仲子爲巨擘。巨擘、謂手大指也。凡大指主開。餘四指主合。故謂之巨擘。
从手。辟聲。
博戹切。十六部。今俗語謂裂之曰擘開。其字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