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竖 横 点 横 竖 折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竖 竖 横 撇 折 撇 点
ㄖㄤˇ
擾亂。 《淮南子·兵略》:「故至於攘天下,害百姓。」 《漢書·卷四○·張良等傳·贊曰》:「陳平之志,見於社下,傾側擾攘楚、魏之間,卒歸於漢,而為謀臣。」
ㄖㄤˊ
排斥、排擠。 《公羊傳·僖公四年》:「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。」 《楚辭·東方朔·七諫·沉江》:「正臣端其操行兮,反離謗而見攘。」 捋。指捲袖露出手臂的動作。 《孟子·盡心下》:「馮婦攘臂下車,眾皆悅之。」 《文選·曹植·美女篇》:「攘袖見素手,皓腕約金環。」 竊取。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「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,或告之曰:『是非君子之道。』」 侵奪。 《莊子·漁父》:「諸侯暴亂,擅相攘伐,以殘民人。」 《漢書·卷六四·嚴助傳》:「南夷相攘,使邊騷然不安,朕甚懼焉。」 祭祀神祇以除不祥。 《禮記·月令》:「九門磔攘,以畢春氣。」
《唐韻》汝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如陽切,𠀤音穰。 《說文》推也。 又竊也。 《書·呂𠛬》奪攘矯虔。 《禮·禮器》匹士太牢而祭,謂之攘。 又因其自來而取曰攘。 《論語》其父攘羊。 又卻也。 《禮·曲禮》左右攘辟。 《周禮·秋官·禁殺戮》掌司攘獄者,遏訟者,以告而誅之。 《註》攘,猶卻也。 《疏》謂人有罪過,官有文書。追攝不肯受者。 《齊語》西征攘白翟之地。 《前漢·鄒陽傳》攘袂而正議。 《註》攘袂,猶今人云捋臂。 又除也。 《詩·大雅》攘之剔之。 《疏》攘除翦剔。 又《揚子·方言》止也。 又《唐韻》如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汝兩切,𠀤音壤。擾也。 《前漢·𨻰平傳贊》傾側擾攘楚魏之閒。 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人漾切《正韻》人尚切,𠀤與讓通。遜也。 《前漢·禮樂志》隆雅頌之聲,盛揖攘之容。 《註》攘,古讓字。 又《藝文志》道家者流,合於堯之克攘,易之嗛嗛。 又《集韻》式亮切,賞去聲。與饟同。 《詩·小雅》攘其左右。 《箋》攘讀爲饟。 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泥庚切,音獰。搶攘,亂貌。 《前漢·賈誼傳》國制搶攘。 《註》攘,女庚反。師古讀搶攘爲傖獰。
切部: 汝羊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推手使前也。古推讓字如此作。上曲禮注曰。攘古讓字。許云。讓者、相責讓也。攘者、推也。从古也。漢書禮樂志。盛揖攘之容。藝文志。堯之克攘。司馬遷傳。小子何敢攘。皆用古字。凡退讓用此字。引申之使人退讓亦用此字。如攘寇、攘夷狄是也。
汝羊切。按當人樣切。十部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