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点 横 撇 点
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~锦。 刺画花纹:~身。 记录语言的符号:~字。~盲。以~害辞。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~凭。~艺。~体。~典。~苑。~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~采( ➊ 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 ➋ 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~化。~物。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~。水~。 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~。繁~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 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~质彬彬。 温和:~火。~静。~雅。 指非军事的:~职。~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~言。~白间杂。 专指社会科学:~科。 掩饰:~过饰非。 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~不名。 姓。
<动>
(1)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[tatto (the skin)] 被发文身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。注:“谓其肌,以丹青涅之。” 文绣有恒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 又如:文笔匠(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);文身断发(古代荆楚、南越一带的习俗。身刺花纹,截短头发,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。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);文木(刻镂以文采之木) (2) 修饰;文饰 [cover up] 身将隐,焉用文之?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 饰邪说,文奸言,以枭乱天下。——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 又如:文过饰非;文致(粉饰;掩饰);文冢(埋葬文稿之处) (3) 装饰 [decorate] 舍其文轩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 此犹文奸。 文车二驷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 文马四百匹。——《史记·宋世家》 若将比予文木邪。——《庄子·人间世》 又如:文巧(文饰巧辩);文竿(以翠羽为饰之竿);文舫(装饰华丽的游艇);文饰(彩饰);文榭(饰以彩画的台榭);文舟,文艘(装饰华丽的船);文剑(装饰华丽的剑);文舆(饰以彩绘的车) (4) 撰写文章 [write]。 如:文匠(写文章的大家);文祸(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);文雄,文杰(指文豪)
<形>
(1) 有文采,华丽。与“质”或“野”相对 [magnificent;gorgeous] 其旨远,其辞文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 晋公子广而俭,文而有礼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 又如:文巧(华丽奇巧);文朴(文华与质朴);文服(华美的衣服);文砌(华美的石阶);文背(不文雅,粗俗);文轩(华美的车子);文质(文华与质朴) (2) 柔和,不猛烈 [mild;gentle]。 如:文烈(指火候温猛) (3) 美,善 [fine;good]。 如:文徽(华美);文鸳(即鸳鸯。以其羽毛华美,故称);文衣(华美的服装) (4) 通“紊”。紊乱的 [disordered] 惇宗将礼,称秩元祀,咸秩无文。——《书·洛诰》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,怀柔百神,咸秩无文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 王者报功,以次秩之,无有文也。——庆劭《风俗通义·山泽》
<量>
(1) 用于旧时的铜钱。如:一文钱 (2) 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,五首成一文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ㄨㄣˊ
線條交錯的圖案、花紋。 《禮記·樂記》:「五色成文而不亂,八風從律而不姦。」 漢·王充《論衡·言毒》:「蝮蛇多文。」 文字。 如:「中文」、「英文」、「甲骨文」。 《孟子·萬章上》:「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,不以辭害志。」 文章。 如:「撰文」、「散文」。 《後漢書·卷八○·文苑傳下·禰衡傳》:「衡攬筆而作,文無加點,辭采甚麗。」 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。 如:「文武雙全」。 《國語·周語中》:「武不可覿,文不可匿。」 華麗有文采的外表。與「質」相對。參見「文質彬彬 」條。 禮節、儀式。 如:「繁文縟節」。 《論語·子罕》:「文王既沒,文不在茲乎!」 法令、典章。 《國語·周語上》:「有不祀則修言,有不享則修文。」 三國吳·韋昭·注:「文,典法也。」 《史記·卷一二九·貨殖傳》:「吏士舞文弄法,刻章偽書。」 現象。 如:「天文」、「人文地理」。 《莊子·應帝王》:「壺子曰:『鄉吾示之以地文。』」 量詞。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。 如:「三文錢」、「分文不取」。 《儒林外史·第一三回》:「這箱子能值幾文?」 姓。如宋代有文彥博。 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ㄨㄣˊ
溫和、優雅、不猛烈。 如:「文雅」、「斯文」、「文火」。 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「是故其成也懌,恭敬而溫文。」 有文彩的。 《史記·卷四七·孔子世家》:「衣文衣而舞康樂。」
ㄨㄣˊ
刺染花紋圖案。 如:「文身」。 《水滸傳·第一一回》:「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,文了面,直斷送到這里。」
ㄨㄣˋ
掩飾。 如:「文過飾非」。 《論語·子張》:「小人之過也,必文。」 修飾。 如:「文飾」。 《荀子·儒效》:「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,取是而文之也。」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無分切,音紋。 《說文》錯畫也。 《玉篇》文章也。 《釋名》文者,會集衆綵,以成錦繡。合集衆字,以成辭義,如文繡然也。 《易·繫辭》物相雜,故曰文。 《周禮·天官·典絲》供其絲纊組文之物。 《註》畫繪之事,靑與赤謂之文。 《禮·樂記》五色成文而不亂。 又《尚書序》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,始畫八卦,造書契,以代結繩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 《疏》文,文字也。 《說文》序》依類象形,故謂之文。其後形聲相益,卽謂之字。 《古今通論》倉頡造書,形立謂之文,聲具謂之字。 又《易·乾卦文言疏》文謂文飾。 又《易·坤卦》文在中也。 《疏》通達文理。 《史記·禮書》貴本之謂文,親用之謂理。兩者合而成文,以歸太一,是謂太隆。 又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 《疏》發舉則有文謀。 又《禮·禮器》先王之立禮也,有本有文。忠信,禮之本也。義理,禮之文也。 《史記·樂書》禮自外作,故文。 《註》文猶動,禮肅人貌。貌在外,故云動。 又《禮·樂記》禮減而進,以進爲文。樂盈而反,以反爲文。 《註》文,猶美也,善也。 又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吾不如衰之文也。 《註》有文辭也。 又《前漢·酷吏傳》司馬安之文法。 《註》以文法傷害人也。 《又》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。 《註》言其文案整密也。 又姓。 《前漢·循吏傳》文翁,廬江舒人也。 又《史記·諡法》經緯天地曰文,道德博聞曰文,勤學好問曰文,慈惠愛民曰文,愍民惠禮曰文,錫民爵位曰文。 又獸名。 《山海經》放臯之山有獸焉,其狀如蜂,岐尾,反舌,善呼,曰文文。 又《集韻》文運切,音問。 《論語》小人之過也,必文。 《朱傳》文,飾之也,去聲。 又眉貧切,音珉。飾也。 《禮·玉藻》大夫以魚須文竹,劉昌宗讀。 又《韻補》叶微勻切。 《崔駰·達旨》摛以皇質,雕以唐文。六合怡怡,比屋爲仁。 《張衡·西京賦》都邑游俠,張趙之倫。齊志無忌,擬跡田文。 又叶無沿切。 《蔡洪棊賦》畫路表界,白質朱文。典直有正,方而不圓。
切部: 無分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錯當作逪、逪畫者䢒逪之畫也𦒱工記曰。靑與赤謂之文。逪畫之一耑也逪畫者、文之本義。彣彰者、彣之本義。義不同也。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迹。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。初造書契。依類象形、故謂之文。
像兩紋交互也。紋者、文之俗字。無分切。十三部。
"文" 为谜底的谜语
刈麦灯谜 (打一字)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