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点 横 折 撇 撇 点 点 点
〈介〉在:生~憂患。 對;對於:敏~事而慎~言。 到,至;至:出於幽谷,遷于喬木。 自;從:將拯~水火之中。 比。表示比較:苛政猛~虎。 被:表示被動:勞力者治~人。 給:己所不欲,勿施~人。 〈助〉表示語氣,無實義:~,語辭也。 〈連〉表示並列。今趙之與秦也,猶齊之~魯也。 姓。
同“烏”。鳥名:虎豹為羣,~鵲與處。 嘆詞。表示讚美:~穆清廟,肅雝顯相。
ㄩˊ
在。 如:「生於某年」、「舟行於海」、「生於斯,長於斯。」 給。 《論語·衛靈公》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 向。 《論語·學而》:「子禽問於子貢。」 《明史·卷二·太祖本紀二》:「丙子,頒即位詔於天下。」 對。 如:「於心不忍」、「於事無補」。 《論語·公冶長》:「始吾於人也,聽其言而觀其行。」 到、至。 《史記·卷二九·河渠書》:「於吳,則通渠三江、五湖;於齊,則通菑濟之閒。」 唐·柳宗元〈捕蛇者說〉:「自吾氏三世居是鄉,積於今六十歲矣。」 從、由。 《老子·第六四章》: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」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「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。」 被,置於動詞之後,表示被動。 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:「郤克傷於矢,流血及屨。」 《史記·卷六八·商君傳》:「魏惠王兵數破於齊、秦,國內空,日以削,恐。」 為、為了。 《史記·卷三二·齊太公世家》:「齊使管仲平戎於周。」 比,置於形容詞之後,表示比較。 《禮記·檀弓下》:「苛政猛於虎也。」 唐·李白〈蜀道難〉:「噫吁戲危乎高哉,蜀道之難、難於上青天。」 和、與、跟。 《論語·子路》:「吾黨之直者異於是,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。」 宋·蘇軾〈日喻〉:「而人之未達也,無以異於眇。」
ㄩˊ
與、和,表示並列。 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「今趙之與秦,猶齊之於魯也。」 《漢書·卷六○·杜周傳》:「況將軍之於主上,主上之與將軍哉!」
ㄩˊ
依靠。 三國魏·曹植〈當來日大難〉詩:「廣情故,心相於。」 唐·劉得仁〈贈敬晊助教〉詩二首之一:「便欲去隨為弟子,片雲孤鶴可相於。」
ㄩˊ
位於句首的語氣詞,無義。 《易經·繫辭下》:「於稽其類,其衰世之意邪。」 唐·盧肇〈漢堤〉詩:「於惟餘甿,飢傷喘呼。」
ㄩˊ
姓。如宋代有於清言。
ㄨ
「烏」的本字。 《穆天子傳·卷三》:「徂彼西土,爰居其野。虎豹為群,於鵲與處。」 晉·郭璞·注:「於,讀曰烏。」
ㄨ
表示感嘆、讚美的語氣。 《詩經·周頌·清廟》:「於穆清廟,肅雝顯相。」 《史記·卷二·夏本紀》:「皋陶曰:『於!慎其身脩。』」
《唐韻》哀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汪胡切,𠀤同烏。 《韻會》隷變作於。古文本象烏形,今但以爲歎辭及語辭字,遂無以爲鴉烏字者矣。 又《爾雅·釋詁註》於乎皆語之韻絕。 《疏》歎辭也。 《書·堯典》僉曰:於,鯀哉。 《詩·周頌》於穆淸廟。 又《周頌》於乎不顯。○按或作嗚烏,音義皆同。 又《廣韻》央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衣虛切,𠀤音淤。語辭也。 《博雅》於,于也。○按《說文》于訓於也,蓋于於古通用。凡經典語辭皆作于。 又《廣韻》居也。 《韓愈·示兒詩》前榮饌賓親,冠昏之所於。 《朱子·考異》所,或作依。○按所於作依於,則是依之以居也。孔融書,舉杯相於。曹植樂府,心相於。杜甫詩:良友幸相於。卽相依以居之意。 又《揚子·太𤣥經》白舌於於。 《註》多難貌。 又《廣韻》代也。 《集韻》往也。 又地名。 《戰國策》商於之地六百里。 又姓。 《姓氏急就篇》黃帝臣於則造履。 《前漢·功臣表》涉安侯於單。 《唐韻》哀都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汪胡切,𠀤音污。 《說文》孝鳥也。象形。 《埤雅》林罕以爲全象鳥形,但不注其目睛。烏體全黑,遠而不分別其睛也。 《詩·邶風》莫黑匪烏。 《小爾雅》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。 又《前漢·眭弘傳》石立,後有白烏數千,下集其旁。 又《爾雅·釋鳥》燕白脰烏。 《註》小爾雅云:白項而羣飛者,謂之燕烏。 《又》鸀山烏。 又《周禮·夏官·羅氏》掌羅烏鳥。 《註》烏謂𤰞居,鵲之屬。 又《小爾雅》去隂就陽者,謂之陽烏,鴻雁是也。 又《韻會》日中有三足烏。 又《說文》孔子曰:烏𥃳,呼也,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。 《註》徐鉉曰:俗作嗚,非是。 《埤雅》烏又爲歎詞者,烏見異則噪,故以爲烏霍。烏霍,歎所異也。 又《玉篇》語辭也。 又《廣韻》安也。 《正韻》何也。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烏有先生者,烏有此事也。 《註》徐廣曰:烏,一作惡。 又《史記·天官書》聚一十五星,蔚然曰郞位。 《註》索隱曰:蔚然,漢書作哀烏,星之狀貌。 《正字通》星經作依烏,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。 又《韻會》黑色曰烏。 《史記·匈奴傳》北方盡烏驪馬。 《五代史·梁符彥卿傳》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。 又《前漢·楊惲傳》仰天拊缶而呼烏烏。 《註》師古曰:烏烏秦聲。關中舊有此曲,亦作嗚。 《史記·李斯傳》歌呼嗚嗚。 又縣名。烏氏,因水而名。 《前漢·地理志》安定郡烏氏。 《註》烏水出西北入河。氏音支。 又烏程,烏傷,屬會稽郡。 又烏孫,烏桓,皆西域國名。 又《廣韻》姓也。齊大夫烏枚鳴。見《左傳》。 又赤烏,殿名。 《左思·吳都賦》飾赤烏之暐曄。 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𠀤於加切,音鴉。 《前漢·西域傳》烏秅國。 《註》師古曰:烏,一加反。秅,直加反。 又《漢鼓吹曲》朱鷺魚以烏路訾邪,鷺何食,食茄下。不之食,不以吐,將以問誅者。下叶音鰕,者叶音遮。 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𠀤於諫切,音晏。 《前漢·西域傳》烏秅國。 《註》鄭氏曰:烏秅音鷃拏。師古曰:急言之聲,如鷃拏耳。非正音也。 又《韻會》古文借作顧字。見義雲章。亦轉聲也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