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点 横 折 撇 撇 横 撇 折 点 横
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。 同“毡”。 文言助词,相当于“之”或“之焉”:“天其殃之也,其将聚而歼~”。
<助>
(1) 之、焉二字的合读 上慎旃哉,犹来无止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陟岵》。马瑞辰通释:“之、旃一声之转,又为‘之焉’之合声,故旃训‘之’,又训‘焉’。” (2) 又如:勉旃(希望你奋发有为)
ㄓㄢ
曲柄的旗子。 《说文解字·㫃部》:「旃,旗曲柄也,所以旃表士众。」 《文选·司马相如·子虚赋》:「乘雕玉之舆,靡鱼须之桡旃。」 泛指旗子、旌旗。 唐·李白〈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〉诗:「良图扫沙漠,别梦绕旌旃。」 毛织品。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本议》:「江南之柟梓竹箭,燕、齐之鱼盐旃裘。」 《史记·卷一一○·匈奴传》:「自君王以下,咸食畜肉,衣其皮革,被旃裘。」 通「毡」。
ㄓㄢ
之焉二字的合读。 《诗经·唐风·采苓》:「人之为言,苟亦无信,舍旃舍旃,苟亦无人。」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諸延切,音饘。 《說文》旗曲柄也,所以旃表士衆,周禮曰:通帛爲旃。○按《周禮·春官》司常,今作旜。 《爾雅·釋天》因章曰旃。 《註》以帛練爲旒,因其文章,不復畫之。 《釋名》旃,戰也。戰戰恭已而已也。三孤所建,象無事也。 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旃以招大夫。 又《博雅》旃,之也。 《詩·魏風》上愼旃哉。 《左傳·桓九年》虞公求旃。 又《小爾雅》旃,焉也。 《詩·唐風》舍旃舍旃。 《箋》旃之言焉也。 又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乙曰旃蒙。 又《史記·匈奴傳》被旃裘。 《前漢·王褒傳》夫荷旃被毳者。 又《韻補》叶之人切。 《陸雲·夏府君誄》廣命俊乂,惟弓與旃。震我聲敎,遇響惟殷。
切部: 諸延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漢田蚡傳曰。前堂羅鐘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