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点 横 折 撇 撇 横 撇 横 横 折
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:“上将拥~西出征,平明吹笛大军行”。
古同“耄”,年老。
<形>
(1) 年老 [old] 反其旄倪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 又如:旄倪(老人和幼儿);旄期(老年) (2) 眼睛昏花 [confused] 旄不知人。——《战国策》 (3) 另见 máo
ㄇㄠˊ
古代竿頭上飾有犛牛尾的旗幟。 《書經·牧誓》:「右秉白旄以麾。」 《文選·曹植·洛神賦》:「左倚采旄,右蔭桂旗。」 借指旄牛。 《文選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:「其獸則𧴄旄貘犛。」
ㄇㄠˋ
毛長。 《爾雅·釋獸》:「旄毛狗足。」 晉·郭璞·注:「旄,毛㺜長。」 老。 《史記·卷七八·春申君傳·太史公曰》:「(春申君)後制於李園,旄矣。」 昏亂。 《戰國策·楚策一》:「水漿無入口,瘨而殫悶,旄不知人。」 通「耄」。
ㄇㄠˋ
老人。 《禮記·射義》:「旄期稱道不亂。」 通「耄」。
《唐韻》莫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謨袍切,𠀤音毛。 《說文》幢也。 《書·泰誓》右秉白旄以麾。 《釋文》白旄,旄牛尾。 《詩·鄘風》孑孑干旄。 《傳》注,旄於干者,大夫之旃也。 《周禮·春官·旄人註》旄,旄牛尾,舞者所持以指麾。 又《詩·邶風·旄丘傳》前高後下曰旄丘。 又星名。 《史記·天官書》昴曰旄頭。 《註》昴七星爲旄頭。 又騎名。 《後漢·光武紀》賜東海王旄頭。 《註》秦文公時,梓樹化爲牛,以騎擊之,騎不勝,或墮地,髻解披髮,牛畏之,入水,故秦因是置旄頭騎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𠀤莫報切,音帽。麕毛㺜長也。 又與耄通。 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》再赦曰老旄。 《孟子》反其旄倪。 又《集韻》亡遇切,音務。嵍,或作旄。山名。 又《韻補》叶蒙晡切《傅毅·洛神賦》昆山美玉,濤海明珠,金銀璆琳,翠𩦉貂旄。
切部: 莫袍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劉熙曰。幢、童也。其皃童童也。廣雅曰。幢謂之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