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qǔ     qū     
注音:ㄑㄩ,ㄑㄩˇ
部首:
总笔画:6

繁体字:

统一码:U+66F2

字形分析:独体结构

四角:55600

五笔86:MAD

仓颉:TW

规范编号:52

五行属性:木

HTML代码:&#26354

CSS代码:\66F2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crooked, bent; wrong, false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竖 折 横 竖 竖 横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  ㄑㄩˉ

弯转,与“直”相对:弯~。~折(zhé)。~笔(❶古代史官不按事实、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;❷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)。~肱而枕。~尽其妙。 不公正,不合理:~说。~解(jiě)。委~求全。 弯曲的地方:河~。 偏僻的地方:乡~。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:酒~。~霉。 姓。


其它字义


 

  ㄑㄩˇ

能唱的文词,一种艺术形式:~艺。~话。 歌的乐调:~调(diào)。~谱。异~同工。~高和(hè)寡。

gekrümmt, falsch (V)​,Beuge (S)​,Lied (S)​,Unrecht (S)
poésie chantée,musique,chant,courbe,tordu,virage,courbure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

<形>
(1) 弯曲,不直 [bent;croo-ked] 曲,象器曲受物之形。——《说文》 曲,折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一》 木曰曲直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 曲,不直也。——《玉篇》 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——《荀子》 曲挺纵横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 以曲为美。——清· 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 之疏之曲。 (2) 又如:曲录(弯弯曲曲);曲律(曲吕。弯曲的样子);曲弯弯(像弓一样弯);曲蟮(蚯蚓);曲盖(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);曲兵(形体弯曲的兵器) (3) 迂曲;婉转 [tortuous;mild and indirect;tactful]。如:曲谕(婉转动人的教诲);曲止(婉转阻止);曲言(婉言);曲譬(婉转譬喻);曲子(指肠子);曲邃(曲折深邃);曲狭(迂曲狭窄);曲复(迂回曲折) (4) 周遍;多方面;详尽 [all;detailed]。如:曲止(委曲详尽);曲至(周到);曲防(遍设堤坊) (5) 表敬之词 [your]。如:曲延臣算(请求通融,延长我的寿命);曲延(谦称邀请你而使你受到委曲) (6) 邪僻,不正派 [evil;dishonest]。如:曲心矫肚(心地阴险,一肚子虚情假意);曲意(委曲己见以奉承他人);曲就(委曲成全);曲全(曲意保全) (7) 细,细小 [trifle;petty]。如:曲惠(小惠);曲智(小智);曲胜(小胜);曲艺(医卜之类的小技艺) (8) 假借为“局”。狭隘,拘泥 [narrow] 毋使人曲之。——《管子·侈靡》

词性变化


   

<名>

(1) 理屈;理亏 [wrong;unjustifiable] 其言曲而中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 曲在赵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曲在秦。 以负秦曲。 (2) 又如:曲挠(无罪而被枉屈);曲论(歪曲事实的议论;狡辩) (3) 弯曲的地方,亦指幽深之处 [bend of a river,etc.] 在汾一曲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汾沮洳》 汾之一曲。—— 明· 顾炎武《复庵记》 (4) 又如:河曲(河流弯曲的地方);曲阿(屋的曲角);曲房(内室,密室);曲屋(周旋曲屈的楼阁);曲隈(曲折隐蔽之处) (5) 偏僻的处所;乡里 [countryside]。如:曲士(乡曲之士);曲落(村庄);曲道(乡曲,乡里);曲辫子(乡愚) (6) 小巷 [lane]。如:曲头(巷头;街头) (7) 蚕箔,用苇或竹编制的养蚕的器具 [a bamboo tray for raising silkworms] 勃以织曲薄为生。——《史记·周勃世家》 (8) 又如:曲簿(养蚕的器具)


   

<动>

(1) 使弯曲 [bend] 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 弘曲躬而自卑。——《后汉书·郑弘传》 (2) 又如:曲匝(身体屈曲辗转);曲肱(弯着胳膊作枕头。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)


   

<量>

(1) 用于歌曲、乐曲。如:一曲清歌 (2) 另见 qū



基本词义


<名>

(1) 乐曲,歌曲 [music of song] 莫辞更坐弹一曲,为君翻作琵琶行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诗 快弹数曲。 曲罢悯然。 曲终收拨。 五更转曲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 (2) 又如:聂耳作曲,田汉作词;编曲 (3) 一种韵文形式,盛行于元代,又称元曲 [ qu ,a type of verse in singing] 不复能终曲。——清· 侯方域《壮悔堂文集》 (4)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广义的曲泛指秦、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。如:汉大曲、唐宋大曲、民间小曲等



國語辭典

ㄑㄩ

 

拐弯的地方。 如:「山曲」、「河曲」。 唐·李白〈惜余春赋〉:「汉之曲兮江之潭。」 事理不直。 如:「是非曲直」。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若其不还,君退臣犯,曲在彼矣。」 心中的隐情。 如:「衷曲」、「心曲」、「互通款曲」。 偏僻的小地方。 如:「乡曲」。 唐·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「住在胜业坊古寺曲,甫上车门宅是也。」 局部、一部分。 《荀子·解蔽》:「凡人之患蔽于一曲。」 养蚕的器具。 《史记·卷五七·绛侯周勃世家》:「勃以织薄曲为生。」 姓。如汉代有曲证。


ㄑㄩ

 

弯折。 如:「曲膝」、「曲突徙薪」。 《论语·述而》:「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」 通「屈」。


ㄑㄩ

 

不直的。 如:「曲线」、「曲尺」。 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杂上》:「曲刃钩之,直兵推之。」 不正的、偏邪的。 如:「歪曲」、「邪曲」。 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「穷乡多异,曲学多辩。」


ㄑㄩ

 

勉强的。 如:「委曲求全」。 《镜花缘·第四六回》:「甥女主意已定,务望舅舅曲从。」 周全、尽心尽力。 如:「曲尽孝道」。 《易经·系辞上》:「曲成万物而不遗。」


ㄑㄩˇ

 

乐歌。 如:「歌曲」、「小曲」、「舞曲」、「曲高和寡」。 唐·杜甫〈赠花卿〉诗:「此曲祗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?」 文体名。中国古典韵文之一。元时最盛行,故称为「元曲」。分散曲、剧曲二种。 量词。计算歌曲、乐曲的单位。 如:「高歌一曲」。 五代十国南唐·李煜〈一斛珠·晚妆初过〉词:「一曲清歌,暂引樱桃破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辰集】
【辰集上】
部首:
总笔画:6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2

《廣韻》丘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區玉切,𠀤音䱡。 《說文》象器受物之形。 《易·繫辭》曲成萬物而不遺。 《疏》屈曲委細。 《書·洪範》木曰曲直。 《傳》木可以揉曲直。  又《詩·秦風》亂我心曲。 《傳》心曲,委曲也。 《禮·曲禮·釋文》曲禮,委曲說禮之事。  又《禮·中庸》其次致曲。 《註》曲,猶小小之事。 《朱註》一偏也。  又《說文》或說蠶簿。 《禮·月令》具曲植籧筐。 《註》所以養蠶器也。曲,簿也。 《前漢·周勃傳》以織簿曲爲生。 《註》葦簿爲曲也。  又樂曲。 《宋玉·對楚王問》是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。  又姓。 《史記·蒙恬傳》御史曲宮。  又《集韻》顆羽切,音踽。地名。 《史記·曹相國世家》軍於曲遇。  又《陳丞相世家》更以陳平爲曲逆侯。  又《韻補》叶區聿切。 《劉植·魯都賦》巖險迴隔,峻巘隱曲。猛獸深潛,介禽𥨥匿。 《玉篇》丘竹切,音麴。同𥶶。 《劉伶·酒德頌》枕麯籍糟。  又姓。晉人麯崇俗,著郊祀志十卷。 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丘六切,音鞠。 《說文》酒母也。 《玉篇》麴蘖。 《釋名》麴,朽也。鬱之使衣生朽敗也。 《書·說命》若作酒醴,爾惟麴蘖又女麴,小麴也。見《齊民要術》。  又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叔展曰:有麥麴乎。 《註》麥麴,所以禦濕。  又通鞠。《禮記·月令》天子乃薦鞠衣于先帝。註黄桑之服。《釋文》鞠,云六反。如麴塵。《周禮内司服》註作鞠塵。  又神麴,藥名。  又與筁通。 《揚子·方言》薄謂之筁,或謂之麴。  又姓。 《姓苑》出西平,漢有麴演。𥶶字原刻从𦍒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十二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丘玉切

象器曲受物之形。或說曲,蠶薄也。凡曲之屬皆从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象器曲受物之形也。
匚象方器受物之形、側視之。曲象圜其中受物之形、正視之。引申之爲凡委曲之稱。不直曰曲。詩曰。子髮曲局。又曰。亂我心曲。箋云。心曲、心之委曲也。又樂章爲曲。謂音宛曲而成章也。周語曰、士獻詩。瞽獻曲。韋云。曲、樂曲也。毛詩傳曰。曲合樂曰歌。徒歌曰謠。韓詩曰。有章曲曰歌。無章曲曰謠。按曲合樂者、合於樂器也。行葦傳曰。歌者、比於琴瑟也。卽曲合樂曰歌也。區玉切。三部。
凡曲之屬皆从曲。或說曲、蠶薄也。
曲見月令、方言、漢書周勃傳。詳艸部薄下。其物以萑葦爲之。七月傳曰。豫畜萑葦。可以爲曲也。其字俗作䒼。又作筁。
古文曲。
小徐無。


谜语

"曲" 为谜底的谜语

  1. 六口紧相连,两牙出嘴边 (打一字)

  2. 【解释】 “曲”里面就是“六个口”,两牙出嘴边就是“曲”了。本字意思:弯转,与“直”相对:弯~。~折(zhé)。~笔。能唱的文词,一种艺术形式:~艺。~话。;歌的乐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