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hù     
注音:ㄓㄨˋ
部首:
总笔画:8

统一码:U+677C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47922

五笔86:SCBH
五笔98:SCNH

仓颉:DNIN

规范编号:51

五行属性:木

HTML代码:&#26492

CSS代码:\677C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shuttle of loom; narrow; long-headed; a scrub oak; thin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撇 点 折 点 折 竖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zhù   ㄓㄨˋ

织布机上的筘,古代亦指梭:机~( ➊ 指织布机,如“不闻~~声,惟闻女叹息”; ➋ 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,如“自出~~”)。 薄,削薄,减削:“凡为轮,行泽者欲~,行山者欲侔”。


shuttle of loom; narrow; long-headed; a scrub oak; thin
navette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zhù

<名>
(1) (形声。从木,予声。本义:织布机的梭子) (2) 同本义 [shuttle] 杼,机之持纬者。——《说文》。今以梭为之。 杼柚其空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 此织生自蚕茧,成于机杼。(机杼,泛指织布的工具。)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 一人又告之曰:“曾参杀人!”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——《战国策》 又如:杼柚(杼轴。梭子和筘。比喻诗文的组织、构思);杼梭(织机的梭子。指织造) (4) 土木工程中的泥工 [bricklayer] 杼、柚,作也。东齐土作谓之杼,木作谓之柚。——《方言》



國語辭典

ㄓㄨˋ

zhù 

織布機上的簆。形狀像梳子,用於確定經線的密度,保持經線的位置,並把緯線推向織口。 織布機上用來持理緯線的梭子。參見「曾母投杼 」條。 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「其母懼,投杼踰牆而走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辰集】
【辰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8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4

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直呂切《集韻》丈呂切,𠀤除上聲。 《說文》機之持緯者。 《詩·小雅》小東大東,杼柚其空。  又《揚子·方言》杼、柚,作也。東齊土作謂之杼,木作謂之柚。  又薄也。 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輪人》凡爲輪,行澤者欲杼,故泥不附。 《註》謂削薄其踐地者。  又閷也。 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玉人》大圭長三尺,杼上終葵首,天子服之。  又長也。 《揚子·方言》豐人杼首。  又或作芋,栗屬。 《莊子·山木篇》衣裘褐,食杼栗。  又《集韻》常恕切,音署。泄水槽也。 《管子·禁藏篇》鑽燧易火,杼井易水。  又莫𠋫切,音茂。果名。  又《廣韻》羌舉切,橡也。  又《廣韻》神與切《集韻》上與切,𠀤音墅。木名。栩也。 《爾雅·釋木》栩杼。 《疏》栩一名杼,柞樹也。 《山海經》景山,其木多杼、檀。○按《說文》栩也,係𣏗字之訓,杼訓機之持緯,二字音同義別。今韻書于直呂切下依《說文》杼、𣏗分列,而於神與切下,去𣏗存杼,且以栩也爲杼字之訓,似應从《說文》分列爲是。然《爾雅》諸書,𣏗栩之𣏗俱書作杼,而《玉篇》𣏗註云今作杼,則竟合爲一字矣,存以俟考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六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直呂切

機之持緯者。从木予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機持緯者。
?梭皆俗字。
從木。予聲。
直呂切。五部。按此與木名之柔以左形右聲、下形上聲爲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