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顺:横 竖 撇 点 点 折 点 撇 点
ㄅㄧˋ
古代兵器的柄,后亦指器物的柄。 《说文解字·木部》:「柲,𪴙也。」 清·段玉裁·注:「戈戟矛柄皆用积竹杖,不比他柄用木而已。……柲之引伸为凡柄之偁。」 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庐人》:「戈柲,六尺有六寸。」
《唐韻》《韻會》𠀤兵媚切,音祕。柲攢也。 《廣韻》戟柄。 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戈柲六尺有六寸。 《左傳·昭七年》君王命剝圭以爲鏚柲。 又檠也。 《儀禮·旣夕記》有柲。註弓檠也。 《詩·秦風》竹閉緄縢。作閉。 又《廣雅》丘上有木曰柲丘。 又《唐韻》𤰞吉切,音必。 又《集韻》薄必切《正韻》薄密切,𠀤音弼。義𠀤同。或作鉍。 又毗必切,音邲。偶也。 又《廣韻》鄙密切,音筆。柄也。 又《廣韻》蒲結切,音蹩。支柄。
切部: 兵媚切
『清代:段玉裁』
欑各本誤從手。葉本誤從イ。今正。此卽下文積竹杖也。考工記。廬人爲廬器。戈柲六尺有六寸。殳長尋有四尺。車戟常。酋矛常有四尺。夷矛三尋。注云。柲猶柄也。按戈戟矛柄皆用積竹杖。不比他柄用木而已。殳則用積竹杖而無刃。柲之引伸爲凡柄之偁。左傳。剝圭以爲戚柲。戚柄不用積竹。
兵媚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汉字笔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