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láng     
注音:ㄌㄤˊ
部首:
总笔画:13

统一码:U+6994

字形分析:左中右结构

四角:47927

五笔86:SYVB

仓颉:DIIL

规范编号:50

五行属性:木

HTML代码:&#27028

CSS代码:\6994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betel-nut tree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撇 点 点 折 横 横 折 点 折 竖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láng   ㄌㄤˊ

〔~头〕锤子。 〔~榆〕落叶乔木,木材坚硬致密。


betel-nut tree
marteau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láng

<(1) (形声。从木,郎声。本义:高木。又为木名。如:榔榆)>
(2) 槟榔,又叫桄榔 [betelnut palm] 榔,俗桹子。凡宾桹、桄桹皆从良,或单作郎。——《正字通》 (3) 同“桹”,渔人系在船舷上敲击以驱鱼入网的长木棒 [rod]。如:榔榔(象声词);榔头(锤子);榔板(为惊鱼入网而能踏出声响的木板)



國語辭典

ㄌㄤˊ

láng 

参见「槟榔」、「榔榆」等条。 渔人用来驱鱼的长木棍。 宋·史达祖〈湘江静·暮草堆青云浸浦〉词:「渔榔四起,沙鸥未落,怕愁沾诗句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辰集】
【辰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13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9

《唐韻》魯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盧當切《正韻》魯堂切,𠀤音郞。㯽榔也。 《本草圖經》㯽榔生南海及嶺外州郡,大如桄桹,高五七丈,正直無枝,皮似靑桐,節如桂竹,葉生木巓,似楯頭,又似芭蕉。實作房,從葉中出,一房數百,狀如雞子。  又云:尖長而有紫文者名㯽,圓而矮者名榔。㯽力小,榔力大。陶弘景云:向陽者曰㯽榔,向隂者曰大腹子。  又《唐韻》盧黨切,音朗。木名。○按《左思·吳·蜀都賦》㯽榔桄榔皆作榔。《正字通》云皆从良。或單作郞。今从《廣韻》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