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chá     zhà     
注音:ㄔㄚˊ
部首:
总笔画:14

统一码:U+69CE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48912

五笔86:SUDA
五笔98:SUAG

仓颉:DTQM

规范编号:53

五行属性:木

HTML代码:&#27086

CSS代码:\69CE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raft; time, occasion; to hew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撇 点 点 撇 横 横 横 撇 横 竖 横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chá   ㄔㄚˊ

木筏:浮~。泛~。星~。乘~。 同“茬”。


raft; time, occasion; to hew
radeau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chá

<动>
用刀斧砍斫 [cut;chop] 山不槎蘖,泽不伐夭。——《国语·鲁语上》

词性变化


  chá  

<名>

(1) 树木的枝桠 [branch] (2) 又如:槎牙(亦作“槎桠”。错杂、参差不齐的样子;又指枝叉);槎丫(槎砑。本指树枝的分叉,也指怪石歧出的状态) (3) 同“茬” [stubble]。如:槎木(残留的根茬) (4) 同“楂”。木筏 [wood raft]。如:乘槎;浮槎(乘筏泛游)



基本词义


zhà

<动>

(1) 斫、斜砍 [chop] 且夫山不槎蘖,泽不伐天。——《国语·鲁语上》 (2) 又如:槎山(劈山开路);槎孽(砍伐幼林) (3) 另见 chá



國語辭典

ㄔㄚˊ

chá 

木筏。 如:「浮槎」。 唐·孟浩然〈岁暮海上作〉诗:「为问乘槎人,沧洲复谁在。」 同「桴 」。 树枝。 唐·卢照邻〈行路难〉:「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,枯木横槎卧古田。」


ㄔㄚˊ

chá 

砍、削。 《后汉书·卷六○上·马融传》:「冒𣝓柘,槎棘枳。」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辰集】
【辰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14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10

《唐韻》《韻會》仕下切《集韻》側下切《正韻》茶下切,𠀤音厏。 《說文》衺斫也。本作𣞚。 《魯語》里革曰山不槎檗。 《尚書·刋木註》刋,槎其木。  又《唐韻》仕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加切,𠀤音查。義同。  又桴也。同查。見查字註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六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側下切

衺斫也。从木差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山不槎。”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衺斫也。
?下曰。槎識也。魯語。里革曰。山不槎櫱。李善注西京賦引賈逵解詁曰。槎、邪斫也。韋曰。槎、斫也。按賈云衺斫者、於字從差得之。周禮有柞氏。周頌曰。載芟載柞。毛云。除木曰柞。柞皆卽槎字。異部假借。魚歌合韵之理也。
從木。


谜语

"槎" 为谜底的谜语

  1. 20与2比大小 (打一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