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biāo     
注音:ㄅㄧㄠ
部首:
总笔画:15

繁体字:

统一码:U+6A19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41991

五笔86:SSFI

仓颉:DMWF

HTML代码:&#27161

CSS代码:\6A19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a mark, symbol, label, sign; standard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竖 撇 点 横 竖 折 竖 竖 横 横 横 竖 撇 点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biāo   ㄅㄧㄠ

樹梢。也泛指末梢。《玉篇•木部》:“標,木末也。”《莊子•天地》:“上如標枝,民如野鹿。” 頂端。《玉篇•木部》:“標,顛也。” 柱竿之類。《淮南子•本經》:“標株欂櫨,以相支持。” 旗幟。《徐霞客遊記•滇遊日記六》:“雲幙霞標,屏擁天際。” 指事物非根本性的一面。與“本”相對。《淮南子•天文》:“物類相動,本標相應。” 古代指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星。《史記•天官書》“北斗七星” 始。與“終”相對。《素問•天元紀大論》:“少陰所謂標也,厥陰所謂終也。” 標舉;樹立。《玉篇•木部》:“標,標舉也。” 顯出;表明。宋蘇耆《題虎丘》:“虎踞標靈跡,危樓杳靄閒。” 標志,符號。五代徐鍇《説文繫傳•木部》:“標之言表也。《春秋左傳》謂路旁樹為道表,謂遠望其標以知其道也。” 署名;書題。《廣雅•釋詁四》:“標,𦘠(書)也。” 用比價方式承包工程或買賣貨物的手續:招標;投標;開標。 清督撫等所轄綠營兵編制名稱。相當於後來的團。清王士禛《忠毅孟公神道碑銘》:“秦省七鎮及督撫各標官兵九萬八千有奇。” 古代兵器名。《正字通•木部》:“標,標子,槍名。今滇兵用標槍三枝,空中手擲,謂之標子。” 榜樣;代表。《晋書•王羲之傳附王楨之》:“楨之曰:‘亡叔一時之標,公是千載之英。’” 格調;風度。南朝齊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夫以耿介拔俗之標,蕭灑出塵之想,度白雪以方絜,干青雲而直上,吾方知之矣。” 標致,俊美。宋高似孫《剡録•草木禽魚詁》:“緑葉抽條,生於首峰之側;紫花標色,出自鄭巖之下。” 威風;脾氣。明湯顯祖《牡丹亭•閨塾》:“好箇標老兒,待换去。” 同“摽”。擲;刺。漢劉向《新序•雜事四》:“曹劌請盟,桓公遂與之盟。已盟,標劍而去。” 同“瞟”。緊緊盯住。《西遊記》第八十二回:“行者遠遠的標着那兩怪,漸入深山。”


a mark, symbol, label, sign; standard
marquer,étiqueter,marque,signe,étiquette,prix,récompense


國語辭典

ㄅㄧㄠ

biāo 

樹梢。 《玉篇·木部》:「標,木末也。」 《文選·盧諶·贈劉琨詩》:「綿綿女蘿,施于松標。」 末尾。指非根本的事物。 如:「治標」。 《管子·霸言》:「大本而小標。」 唐·尹知章·注:「標,末也。」 《淮南子·天文》:「物類相動,本標相應。」 表記、符號。 如:「商標」、「路標」、「音標」、「游標」、「浮標」。 唐·李白〈蜀道難〉:「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,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。」 旗幟。 宋·陶穀《清異錄·卷四·火龍標》:「梁祖自初起,每令左右持大赤旗,緩急之際,用以揮軍,祖自目為火龍標。」 準則、榜樣。 《晉書·卷八○·王羲之傳》:「楨之曰:『亡叔一時之標,公是千載之英。』」 《封神演義·第二回》:「且君為臣之標率,君不向道,臣下將化之。」 授給競賽中優勝者的獎勵品。 如:「錦標」、「奪標」。 宋·吳自牧《夢粱錄·卷一·八日祠山聖誕》:「其龍舟遠列成行,而先進者得捷取標賞,聲喏而退,餘者以錢酒支犒也。」 對一定數量的工程或商品,照一定的標準估定的價目。 如:「底標」、「投標」、「開標」、「招標」。 清末陸軍編制,以三營為一標,相當於今日陸軍的團。


ㄅㄧㄠ

biāo 

特出、揭舉。 如:「標榜」、「標新立異」。 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明詩》:「唯嵇志清峻,阮旨遙深,故能標焉。」 唐·李白〈明堂賦〉:「遠則標熊耳以作揭,豁龍門以開關。」 表明、顯示。 如:「標示」、「標明」、「標價」。 《醒世恆言·卷四·灌園叟晚逢仙女》:「梅標清骨,蘭挺幽芳。」 出標子比價競取。 如:「標會」、「標購」。


ㄅㄧㄠ

biāo 

才能出眾,很有本事的樣子。 元·李文蔚《圯橋進履·第三折》:「我做大將甚是標,兵書戰策不曾學,聽的廝殺推害病,正是買賣歸來汗未消。」 元·無名氏《延安府·第二折》:「我做廚子實是標,偏能蒸作快烹炰。」


ㄆㄧㄠˇ

piǎo 

落下。 《集韻·去聲·笑韻》:「標,落也。」 通「摽」。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辰集】
【辰集中】
部首:
总笔画:15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11

《唐韻》甫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𤰞遙切,𠀤音猋。木末也。 《管子·霸言篇》大本而小標。 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本標相應。  又高枝曰標。 《莊子·天地篇》上如標枝,民如野鹿。  又表也。 《禮·投壺》疏:飮畢之後,司射請爲勝者樹標。 《晉書·宣帝紀》立兩標以別新舊。  又旌旗也。 《淸異錄》梁祖建火龍標。  又標樹,位置也。 《唐書·王義方傳》高自標樹。  又書也。 《孫綽·天台山賦》名標於奇紀。  又《說文》敷沼切,音縹。 《廣韻》方小切,音𥛦。義𠀤同。 《說文》作𣠙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六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敷沼切

木杪末也。从木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木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