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yú     
注音:ㄩˊ
部首:
总笔画:7

繁体字:

统一码:U+6B24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27182

五笔86:GNGW

仓颉:YMNO

规范编号:51

五行属性:土

HTML代码:&#27428

CSS代码:\6B24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a final particle used to express admiration, doubt, surprise, or to mark a question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横 折 横 撇 折 撇 点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
 

  ㄩˊ

文言助词,表示疑问、感叹、反诘等语气。


a final particle used to express admiration, doubt, surprise, or to mark a question
(Fragepartikel)​
calme,(finale)​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

<助>
〈助〉 (1) (形声。从欠,与声。欠,与出气有关。本义:表感叹、反诘、疑问语气) (2) 表疑问语气 能者用而智者谋,彼其智者欤?——柳宗元《梓人传》 (3) 表感叹语气 无怀氏之民欤! 葛天氏之民欤!—— 晋· 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 (4) 表反诘语气 子非三闾大夫欤?——《史记》
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辰集】
【辰集下】
部首:
总笔画:7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3

同歟。 《廣韻》以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羊諸切,𠀤音余。 《說文》安氣也。 《徐曰》氣緩而安也。俗以爲語末之辭。 《班固·明堂詩》猗歟緝熙,允懷多福。 《王粲·登樓賦》昔尼父之在陳兮,有歸歟之歎音。經傳通作與。 《禮·祭義註》與者,不執定之辭。  又《廣韻》余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演女切,𠀤音與。 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羊茹切,音豫。義𠀤同。 《正字通》歟無羽、豫二音。《字彙》又音羽,又音豫,義同。不知羽爲與之本音,卽賜與之與。豫爲與之轉音,卽《魯論》吾其與聞之與。與字轉平,借作歟,義通歟,溷借上去二聲同與,則難通也。○按此言誠是,因諸韻書相沿日久,故兩存之。 《說文》或書作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