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kài     
注音:ㄎㄞˋ
部首:
总笔画:10

统一码:U+6B2C

字形分析:左右结构

四角:7882

五笔86:YNTW

仓颉:YONO

五行属性:土

HTML代码:&#27436

CSS代码:\6B2C

Unicode版本:1.1

符号名称:中日韩象形文字

Unicode名称:Ideograph cough; sound of laughter CJK



笔画顺序

笔顺:点 横 折 撇 撇 点 撇 折 撇 点
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
  kài

<动>
(1) 重声咳嗽 [cough] 欬,逆气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冬时有嗽上气疾。——《周礼》 在变动为欬。——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注:“欬嗽所以利咽喉也。” 车上不广欬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 鲁乐欬,字子声。——《史记·弟子传》 国多风欬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 余左顾而废除欬,乃杀之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四年》 (2) 又如:欬逆(咳喘气逆);欬嗽(咳嗽);欬謦(咳嗽声);欬欬(象声词)



國語辭典

ㄎㄞˋ

​kài 

咳嗽。 《说文解字·欠部》:「欬,逆气也。」 清·段玉裁·注:「含吸之欲其下,而气乃逆上是曰欬。」 宋·苏轼〈石钟山记〉:「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。」


ㄎㄜˊ

​ké 

(一)​之语音。


《康熙字典》

【辰集】
【辰集下】
部首:
总笔画:10
部首笔画:4
部外笔画:6

《唐韻》苦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漑切,𠀤音慨。 《說文》逆氣也。 《玉篇》上欶也。 《類篇》今俗謂嗽爲欬。 《禮·月令》季夏行春令,則穀實鮮落,國多風欬。 《註》因風致欬疾也。  又大呼曰廣欬。 《禮·曲禮》車上不廣欬。 《疏》廣,弘大也。欬,聲欬也。在上而聲大欬,似自矜,又驚衆也。  又謦欬,言笑也。 《列子·黃帝篇》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。 《莊子·徐無鬼》况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。 《註》欬,苦愛反。  又《集韻》去兾切,音器。義同。  又《集韻》乙界切,音餲。與噫同。 《說文》飽食息也。通作䬵。


《说文解字》

【卷八】 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
切部: 苦蓋切

屰气也。从欠亥聲。

『清代:段玉裁』


屰气也。
周禮疾醫。冬時有嗽上氣疾。注曰。嗽、欬也。上氣逆喘也。按嗽本亦作欶。欶者、含吸也。含吸之欲其下而气乃逆上是曰欬。許書以欶包嗽。口部無嗽。俗又作瘶。倉頡篇齊部謂瘶曰欬。
从欠。亥聲。
苦葢切。一部。